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大学举办关心关爱干部专题讲座和年轻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5-11-28 09:52 浏览量:1
11月26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大学举办关心关爱干部专题讲座和年轻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党委副书记苏建国,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孙艳玲分别主持两场讲座,全校副科级及以上干部、机关工作人员、辅导员、45岁及以下年龄专任教师参加讲座。
学校心理健康教学研究院刘春雷教授分别以《“从学院到大学:角色蜕变与使命担当”》《“从“适应者”到“创造者””》为题开展讲座,以“角色蜕变与使命担当”为脉络,系统拆解了转型期常见的角色模糊、能力焦虑、评价体系变革等心理挑战,讲解了认知重构、情绪管理等兼具专业性与实操性的心理调试技巧,从明势、优术、行动、共创多个角度,以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视野,聚焦青年教师的微心理,围绕发展话心理。讲座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简明扼要的实例,为与会同志更好适应学校发展形势,加强角色认同,提升使命感,提供了科学指导与精彩讲授。讲座现场气氛温馨愉悦,为干部教师在工作之余舒缓了压力。
苏建国、孙艳玲表示,干部队伍是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青年教师是启航职业本科大学新征程的生力军。学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广大干部和年轻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对教职员工的关心关爱,采取更多、更优、更有效的服务措施,为广大教职员工解忧纾困,使大家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苏建国、孙艳玲希望大家从讲座中汲取智慧力量,学会与压力共舞,与情绪和解,充分认识自身肩负的立德树人、改革攻坚的重要职责,以更加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充沛的精力和务实高效的作风投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中。
与会干部、教师在聆听了讲座后,畅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
周环宇
作为学校中层干部,在学校职业本科建设与国家新一轮“双高”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我们需以更强的心理韧性,准确把握工作方向,主动迎接挑战,积极担当作为,增强工作执行力,切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需以更强的心理调节能力,主动将个人成长融入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始终做到坚定立场、坚定信心,有效应对各种压力,激发团队凝聚力,引领大家攻坚克难;需以更强的心理适应能力,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将工作压力转化为成长动力,从而克服本领恐慌,不断创造新业绩,实现个人价值与学校事业发展的双重提升。
东北亚高铁学院副院长、教师党支部书记
尹凤伟
在学校向职业本科大学转型的关键时期,干部教师普遍面临角色重塑、能力升级的挑战,学校党委的一揽子关爱活动让大家倍感温暖,作为东北亚高铁学院副院长、教师党支部书记,全程聆听刘春雷教授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深感恰逢其时、获益良多。今后工作中,我将带头落实学校人文关怀要求,一方面,将讲座中的认知重构、情绪管理技巧融入日常管理,帮助教师缓解职业焦虑,另一方面,结合铁路专业特色,组织教研交流、技能比武等活动,强化教师角色认同与职业归属感,引导全院教师以健康心态投身职业本科建设,为培养“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贡献更大力量。
图文信息中心资源建设部主任
任河
学校升格职业本科大学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办学层次、内涵和使命的全面提升。作为一名科级干部,通过讲座,我深刻认识到心理调适与思维转变至关重要,必须主动适应学校发展所带来的角色蜕变,将“本领恐慌”转化为成长动力。未来,我将聚焦文献资源建设、提升服务能力,聚焦场馆育人建设、弘扬铁路文化,在学校发展的新篇章中留下坚实的奋斗足迹!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团委书记
李俊
本次心理健康培训,如同一场思想的“及时雨”,为我带来了深刻的启迪与清晰的工作指引。其中,最触动我的是教师应该从“适应者”向“创造者”转变这一理念,我认识到,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必然飞跃,更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核心诉求与我们的教育使命。未来,我将把这份沉甸甸的学习收获切实转化到工作中,把个人成长深深扎根于教书育人的实践沃土,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同频共振。我期待,通过这样“由心而发”的教育,既能守护学生健康阳光的心态,又能点燃他们勇敢奋发的火焰,在助力他们全面成长的同时,也实现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价值的不断提升。前路宽广,我愿与吉铁大并肩,携手共赴这场充满希望的远大前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思政课教师
奚明洋
学校精心组织的心理培训,从教师职业成长与心理发展需求出发,这份对青年教师的深切关爱,让我内心满是归属感。作为青年思政课教师,我以往忽略了内在精神世界指向与外在发展需求的二者融合,此次培训让我明晰,从“适应者”到“创造者”转变的重要性。未来,我将把个人成长与教书育人、学校高质量发展相融合,以更积极的心态创新教学方法,在助力学生成长的同时,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与吉铁大共赴远大前程。
本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是学校开展关心关爱干部、教师心理健康系列活动之一。下一步,学校党委还将持续做好人文关怀,丰富文体活动形式,营造“理解、尊重、关爱、支持”的校园心理氛围,使干部、教师增强职业归属感与幸福感,凝聚推动学校发展的精神合力。(撰稿:宫汝航 图片:王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