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越累,心越累?职业体力活动的新发现
发布时间:2025-11-20 19:50 浏览量:3
编者按:近年来,体力活动被广泛认为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然而,职业体力活动( OPA)是否同样有益,却很少有相关证据。近期一项发表在J Affect Disord杂志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1],较高水平的职业体力活动与抑郁风险增加相关,这对“所有形式的体力活动都有益于心理健康”这一固有认知提出了挑战。该研究结果强调了考虑体力活动发生背景的重要性,并提示有必要针对职业体力活动的独特特征,制定相应的工作场所干预措施。
研究背景:为何“拼命工作”可能伤身心
抑郁症是全球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约2.8亿人,其中大约5%的成年人受到困扰。抑郁不仅会增加身体疾病和早逝的风险,还会显著影响日常生活,包括饮食、睡眠和工作能力。因此,寻找有效的干预方法至关重要,而生活方式的调整尤其受到关注。长期以来,体力活动被认为是缓解抑郁症状的重要策略。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不同类型体力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包括休闲活动、家务劳动、职业活动以及旅游出行。已有研究显示,休闲时间的体力活动对心理健康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然而,职业体力活动与抑郁的关系仍存在争议。
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体力活动问卷》(GPAQ)将职业体力活动定义为在有偿或无偿工作中进行的各种体力劳动,例如搬运、耕作、建筑施工,或者长时间站立和行走等。与通常自愿且自主进行的休闲体力活动不同,职业体力活动往往具有强制性和重复性,个人的自主选择空间有限。不同类型的体力活动在强度、姿势以及个体态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尽管职业体力活动通常被纳入广义的体力活动范畴,但其独特特征表明,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与其他类型的体力活动有所不同。因此,深入探讨职业体力活动对抑郁风险的影响,对于理解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填补这一研究空白,该研究对职业体力活动与抑郁风险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综述和剂量反应Meta分析。研究团队检索了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截止至2025年5月25日,纳入18岁以上成年人观察性研究,排除涉及特殊患者群体或家务体力活动的研究。研究对象的职业体力活动通过自我报告问卷评估,抑郁结局通过专门的抑郁量表(如PHQ-9和CES-D)或一般心理健康问卷(如GHQ-30/HADS)评估。
研究结果:高强度工作竟让心理健康“透支”
该Meta共纳入11项研究,涉及183 555例受试者,样本量从1554至40 401不等,研究覆盖亚洲、澳大利亚、美洲及欧洲地区。所有研究均通过自我报告问卷评估职业体力活动,包括持续时间或能量消耗。抑郁风险通过PHQ-9、CES-D、SDS、HADS和CIDI等量表测量。
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最低组,职业体力活动最高组抑郁风险显著增加(RR=1.25,95%CI:1.12~1.40),研究间存在较高异质性(I2=82.6%)。亚组分析进一步揭示,男性(RR=1.45)与女性(RR=1.38)均存在抑郁风险增加,其中男性略高;亚洲人群尤其显著(RR=1.60)。采用抑郁特异性量表的研究(PHQ-9/CES-D)显示更强关联(RR=1.40),而一般心理健康量表显示的关联较弱(RR=1.24)。
剂量反应分析显示,每周职业体力活动增加1小时,抑郁风险升高约5%(RR=1.05)。非线性分析提示职业体力活动与抑郁风险存在弱非线性趋势,但总体呈线性关系。敏感性分析表明结果稳健,未发现明显发表偏倚。综上,高水平职业体力活动与抑郁风险增加之间存在一致且显著的关系,提示职业体力活动的心理健康效应可能与休闲体力活动不同。
潜在机制与临床启示:如何保护“劳累身心”
从生理机制来看,职业体力活动通常属于低强度、长时间负荷的活动,这类活动难以改善心肺功能,反而可能导致心率和血压持续升高,增加心理健康问题风险。社会心理因素同样关键:工作压力、自主控制权有限、重复性任务及高强度体力负荷,均可能加剧抑郁风险。亚组分析进一步显示,男性、亚洲人群及使用抑郁特异性量表的研究显示更强关联,提示文化背景、性别角色及测量工具特性均影响观察结果。
本研究对现有认知提出挑战:并非所有体力活动都对心理健康有益,职业体力活动的高负荷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这一发现对工作场所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从事高强度体力工作的员工,应建立心理健康筛查与早期预警系统,实施合理休息、增加自主控制权,并结合职业健康管理措施减轻心理负荷。
未来研究应关注三方面:首先,开发客观、标准化的职业体力活动评估工具(如可穿戴设备);其次,探索性别、地区及工作场所特定调节因素(如轮班、休息、社会支持)对抑郁风险的作用机制;第三,区分不同类型的职业体力活动(如搬运、站立、动态任务)与心理健康结果的差异,为精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结语
总体来看,体力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非“一刀切”。休闲体力活动和职业体力活动在性质和效果上存在差异。对于上班族和劳动者而言,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增加自主选择空间,并结合适度的休闲运动,可能是改善心理健康、降低抑郁风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J Affect Disord. 2025 Dec 15:391:119983. doi: 10.1016/j.jad.2025.1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