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职业学院:“四维联建” 激活化工人才培养动能
发布时间:2025-11-27 16:32 浏览量:1
近年来,潍坊职业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聚焦化工行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需求,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构建以校政联建、校企联建、校社联建、校校联建为支撑,红色基因铸魂、绿色理念赋能、蓝色精工强基为核心的“四维联建、三色共育”化工人才培养体系,聚合多方资源,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形成独具特色的协同育人模式。
校政联建锚定行业导向,夯实标准育人根基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与潍坊滨海化工产业园区党委建立“党建+产业服务”联建机制,构建“政策解读+标准对接+基地共建+需求匹配”四位一体培养模式,打通行业标准与育人过程的融合通道。一是在政策标准融入方面,联合园区组建“政策标准宣讲团”,邀请园区党员干部开展“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政策解读”等主题讲座,将《绿色化工生产标准》等园区规范融入实训教学大纲,使学生行业政策知晓率从60%提升至90%。二是在实践基地建设上,以党建为纽带聚合园区资源,协调园区内山东新和成药业、国邦药业等龙头企业共建“化工实训示范基地集群”,划分“绿色生产”“智能操控”“安全应急”三大实战功能区,邀请园区党员监管人员巡讲安全规范、企业党员技师带教实操技能。三是在人才对接服务上,以共建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域产教联合体为载体,定期发布园区人才需求清单,常态化举办“校企对接招聘会”,累计为园区提供800多名高技能人才,实现育人与区域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
校企联建聚焦工匠培育,强化技能素养提升
为培养工匠精神,强化现场工程师培养,化学工程学院教师党支部与新和成山东基地第九党支部联建共建,围绕“支部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目标,构建“工匠讲堂+岗位实训+文化浸润”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一是双方联建党支部组建“大国工匠讲师团”,开设“化工劳动实践周”“工匠面对面”等主题活动,企业工程师与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技改项目。二是开展新和成现场工程师班学训,强化“校内岗-学训点-基地群”培养范式,建立“每日打卡、每周复盘、每月汇报”制度,有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三是开展“企业文化进班级”活动,组织企业党员宣讲核心理念、带领参观党建展厅,2025年毕业季协调企业提供30多个岗位,30多名实训学生成功入职,获得企业“技能扎实、敬业负责”的高度评价。
校社联建深化实践奉献,厚植信念责任情怀
为破解思政教育“落地难”问题,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与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央子街道职工家园社区党支部共建“实践育人基地”,将“志愿服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锤炼党性、践行责任。一是常态化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定期组织学生志愿队前往职工家园社区参与基层治理,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卫生清理、敬老服务等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二是聚焦青少年健康成长,常态化开展禁毒宣讲、防溺水防诈骗警示教育、学业指导等,发挥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优势。三是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生态保护,组建“碧水净土守护”社会实践团队,在社区周边开展土壤与水质采样检测,出具检测报告,解答群众咨询,将绿色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校校联建强化协同互助,激活安全创新动能
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与山东化工职业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建立“党建+教研”联建机制,聚焦安全能力与创新能力双提升。一是联合策划多场“党建+安全环保”主题党日活动,采用“红色宣讲+专业研讨+实操践学”三维模式,每月聚焦1个核心主题。二是组织两校开展课程与资源共建专题研讨会,参会人员涵盖党支部委员、党员教师及骨干教师,形成“教师共建课程、学生反馈需求、互助落地应用”的闭环机制。三是创新“1+1”朋辈帮扶模式,按“技能互补、兴趣相近”原则选拔两校学生组建帮扶小组,围绕技能大赛、双创项目开展互助,搭建“线上+线下”帮扶平台,线上共享资料、研讨问题,线下每两周集中集训并邀请教师指导,助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
通过“四维联建、三色共育”体系实施,育人成效显著:‘红色基因深植,2024—2025学年新增入党申请人51名,发展学生党员13名;绿色理念扎根,安全规范考核通过率达95%,60余名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实践报告获校级优秀;蓝色精工过硬,2025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89%,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省级双创特等奖1项,为区域化工产业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