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行研协同培养“硬核”人才
发布时间:2025-11-22 06:11 浏览量:3
“现在我完全没问题。”近日,在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检测实验室里,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河北化院”)2025届分析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孙天姿正熟练操作气相色谱仪,这份“毕业即上岗”的从容,源于她在校期间参与的“校企行研”协同培养项目。
检验检测行业近年来迎来爆发式增长。但行业内96%以上为100人以下的小微机构,普遍面临用工分散、人才流动性大、技术更新滞后等难题。“小微企业很难单独开展系统的人才培养,而院校培养的学生又常因缺乏产业实践经验‘上岗慢’。”中检邦迪(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正火道出行业共性困境。
2019年,河北化院联合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质量检测检验科学研究院)、中检邦迪及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教集团,创新“校企行研”四方协同模式,共同组建了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学院。
“我们整合学校分析检验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4个核心专业资源,成立质量检测与管理系,搭建起了‘信息共享、智力支撑、协同创新’三大平台。”河北化院项目负责人康爱彬介绍,产业学院不仅建立办学理事会规范运行,同时每年发布《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就业市场白皮书》,用大数据精准匹配京津冀区域产业需求。
“现在用校企联合开发的虚拟仿真软件,学生能模拟真实样品的离心、萃取全过程,连试剂添加误差都能实时预警。”河北化院质量检测与管理系张铎教授展示的,正是产业学院“岗课赛证研创”融合育人模式的成果。
多年来,依托产业学院,双方将企业真实检测岗位的能力要求拆解为课程模块: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操作、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等岗位任务融入课堂,联合编写《实验室安全操作》等产业教材;将化学检验员资格证、食品检验管理“1+X”证书标准纳入教学,开发4项团体标准规范行业技能。
“去年我们承接石家庄高新区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检测任务,12名学生参与其中,从样品采集到数据报告全程跟进,最终检测结果完全符合企业标准。”中检邦迪教研室主任姜艳说,这种“以赛促学、以证促能、以研促创”的模式,让学生毕业就能成为企业“即插即用”的技术骨干。
在河北化院检验检测智慧云平台的大数据中心,实时跳动着全国60余家院校和企业的相关数据——这个由校企联合开发的平台,整合了数字资源、仿真实训、智能评价等7大模块,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助推器”。
“针对检验检测行业数字化趋势,我们开发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离子色谱操作等虚拟仿真软件,全国已有百余家检测机构用它开展员工培训。”中检邦迪研发总监阚龙泽说。
如今,这种“入学即对接职业规划、在校即参与企业项目、毕业即适配岗位需求”的全链条培养模式,已为行业输送近千名技术人才。中检邦迪统计显示,通过该模式培养的学生,企业适配度较传统培养提升40%,小微检测机构的新员工培训成本降低近三成。(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周洪松)
作者:周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