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社区赋能育匠才——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与书记有约”走进2026届毕业生构建就业思政育人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11-22 05:51 浏览量:3
为深入践行“以生为本”育人理念,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2026届毕业生求职升学关键期,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同心・向阳“一站式”学生社区为阵地,于11月19日在博雅礼堂举办“就”在金秋・“职”达未来“与书记有约”品牌活动,搭建校领导与毕业生面对面沟通的思政育人桥梁,精准破解就业焦虑、专升本备考、职业规划迷茫等核心痛点,以“党建红”引领“就业路”,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注入强劲动力。
活动以“榜样领航+双向互动+精准赋能”为特色,学校党委书记邓华云,党委委员、副院长向桢、谢光杰,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副书记及辅导员代表,与2026届毕业生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成长与未来,让这场“零距离”对话既有思想高度,更有民生温度。学生处处长邓子萍主持活动。
榜样铸魂:红色基因与工匠精神一脉相承
活动伊始,优秀校友、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员工杨启义的成长宣传片温暖亮相。视频中,杨启义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奋斗历程,成为最生动的“思政教材”,不仅让在场学子感受到职业教育的价值魅力,更坚定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信念。这种“校友榜样+行业精神”的沉浸式教育,正是学校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将行业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育人全过程的具体实践,让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场景。
双向赋能:把“问题清单”转化为“育人清单”
“如何平衡就业实习与专升本备考的时间?”“化工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该如何规划?“校企合作岗位的晋升空间有哪些?”在交流互动环节,学生代表结合专业学习、竞赛实践、社会实践经历,坦诚分享个人发展规划与行业思考,直击成长困惑与求职难点。
面对学子诉求,辅导员代表以典型案例为依托,分享就业技能培养、困难群体帮扶的实践经验,鼓励毕业生以积极心态拥抱职场挑战;职能部门负责人立足政策导向与市场动态,详细解读学校就业信息推送、求职技能培训、校企合作岗位对接等“组合拳”,为学子提供可操作的行动指南;向桢、谢光杰围绕“职业教育自信”“长远发展格局”,叮嘱同学们既要脚踏实地攻克备考求职难题,更要仰望星空锚定人生目标,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
邓华云在交流中直击核心,从思政育人高度为学子把脉定向。他强调,新时代职业院校毕业生要将个人职业规划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在服务产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要破除“学历焦虑”,树立“能力至上”的择业观,以工匠精神雕琢专业技能;要珍视首份职业的“练兵场价值,在实践中锤炼本领、积累经验,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这番既有理论深度又接地气的指引,让在场学子深受启发。品牌塑型:“一站式”社区构建思政育人新阵地。
活动现场还举行校徽及书籍赠送仪式,将“厚德、博学、广才、精业”的校训精神具象化,激励同学们要立志成长为新时代大国工匠与能工巧匠。作为学校正在举行就业双选周,这场“及时雨”不仅畅通了学生诉求表达渠道,更凝聚起“校领导牵头、职能部门联动、二级学院落实、师生协同参与”的就业育人合力。
近年来,学校以同心・向阳“一站式”学生社区为载体,将“与书记有约”打造成集思想引领、政策解读、成长帮扶、情感沟通于一体的思政育人品牌。通过党建引领下的阵地化建设,学校将就业服务、职业规划、心理疏导等资源下沉社区,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实现了思政教育与就业服务的同频共振。这种“社区搭台、书记领航、多方联动、精准赋能”的模式,不仅破解了职业院校思政育人与学生需求脱节的难题,更让“一站式”学生社区成为党建工作的神经末梢”、思政育人的“前沿阵地”、学生成长的“温暖港湾”。
下一步,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与书记有约”品牌内涵,进一步优化就业服务机制,完善技能培训体系,深化校企合作育人,为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提供个性化、精准化帮扶,让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助力每一位化院学子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以过硬本领在新时代产业发展浪潮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