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退休“中人”:养老金补发能补多少钱?

发布时间:2025-11-24 17:32  浏览量:2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中人”,最近不少人收到了补发的养老金,少则几千,多则几万。2025年各地补发还在推进,这笔钱怎么算,补多少,得看几个关键数,对照自己的情况就能算明白。

先明确谁是“中人”:2014年10月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机关事业人员,就是“中人”。因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他们退休时先按“预发养老金”领钱,等核算完实际待遇,再补发差额。

补发的钱怎么算?核心是“过渡性养老金”+“职业年金补计”。举个例子,某省中学教师张老师,2023年退休,工龄35年,其中2014年前工龄20年。预发养老金是5200元,实际核算后,过渡性养老金补了1200元,职业年金补计了800元,每月实际养老金涨到7200元,补发了2023年退休到2025年的差额,一共补了4.8万元。

再看另一个例子,某机关工作人员李主任,2022年退休,工龄40年,2014年前工龄26年。预发养老金6100元,实际核算后,过渡性养老金补了1500元,职业年金补了900元,每月实际养老金7500元,补发了3年的差额,共补了7.2万元。

影响补发金额的关键是两个数:一是2014年前的工龄,越长过渡性养老金越高;二是退休时的职级,职级越高,核算基数越大。比如同样20年工龄,科级干部每月补1000元左右,处级干部能补1800元左右。

2025年补发有个新变化:职业年金补计不再“按年算”,而是按实际缴费年限的利息补。比如某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王大姐,职业年金账户之前只算本金,2025年补发时,补计了5年的利息,光这一项就多补了3000元。

还有个容易忽略的细节:补发的钱不用缴个税。各地明确,养老金补发属于“待遇差额补付”,不计入当年综合所得,直接发到个人账户。

现在补发进度各地不一样:东部省份2024年底基本补完,中部省份2025年上半年在推进,西部省份部分地区还在核算。要是还没收到补发,不用急,先查自己的“视同缴费年限认定表”有没有问题,工龄、职级信息没错,等当地通知就行。

有人会问,补发是不是一次性发完?大部分地区是一次性补发退休到核算当月的差额,之后每月按实际养老金发放。比如2023年退休的,2025年核算完,会一次性补发24个月的差额。

“中人”的补发,其实是制度改革的“兜底保障”,确保他们的待遇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2025年是各地补发的集中期,只要是符合条件的“中人”,都能拿到这笔差额。

你身边的“中人”退休人员有没有收到补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