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发布 | 场地师资齐发力,德州推动学校体育发展
发布时间:2025-11-22 03:36 浏览量: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晴
11月21日,德州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守护儿童健康成长的相关举措及取得的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体育场地和师资力量是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核心瓶颈,德州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通过“因地制宜拓空间、多元举措强队伍”的思路,系统性破解难题,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场地建设方面,按照“空间最大化利用”原则,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分类施策,推动学校运动空间整体设计和改造,尤其是针对老城区空间紧张的学校,鼓励通过改造花坛、楼顶、闲置空地等“金角银边”,开发“微操场”、打造“体育角”,配置小型化、可移动的体育器材,为学生处处、时时参加体育锻炼创造条件。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建成体育器材共享区域1000余处,湖滨北路小学的“智慧体育”场地建设案例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专题报道,为同类学校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同时,强化政策刚性约束,要求新建、改扩建学校必须按标准配套体育场地设施,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在师资保障方面,构建了“培训、补充、激励”三位一体的全链条保障体系。培训上,建立市县校三级联动培训机制,每年邀请省内外体育教育专家开展专题培训,组织体育教研员与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建立联系点制度,通过说课、送课、听评课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教研指导,2025年市级层面已开展各类教研培训活动40余次,累计培训体育教师超500人次。补充上,采取“公开招聘+资源共享+引入社会力量”的多元模式,有效补齐体育教师缺口,2025年公开招聘体育教师37名,并通过采取走教、轮岗、转岗等多种方式,优化师资结构;深化中小学与专业体校的协同合作,推动体校专业教练下沉校园开展指导教学。同时积极整合优质社会力量,通过合作授课、专项培训、社团指导等多元形式,有效弥补校园体育专业师资缺口。激励上,将体育课程落实、学生体质监测、赛事组织等计入工作量,与其他学科教师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待遇保障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