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中国治理的“隐形发动机”

发布时间:2025-11-22 03:31  浏览量:3

《法治,是中国治理的“隐形发动机”》

——从“拍黄瓜被罚”到拎马桶退场,法治思维怎样让国家运转更顺滑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NoWgFJhF

你敢信?以前卖个“拍黄瓜”都可能被罚款,如今却能理直气壮地卖。

背后不是谁心情变好了,而是规则更新了:用《食品经营许可办法》压实安全底线,又给小店留出生存空间,城市烟火气才不会被“一纸罚单”浇灭。

从民营经济促进法砸碎“玻璃门”、给“地瓜经济”稳根系,到海南自贸港用专门立法扛起高水平开放,再到为快递小哥量身定制职业伤害保障,让灵活就业不再是“高风险自由职业”,法治正在把不确定的风险,变成可预期的制度红利。

更关键的是,所谓“关键少数”不再敢拍脑袋,而是学会在法治之下决策:既纠治乱罚款、乱执法,又防止执法“躺平”。好制度,正像基督新教所强调的那样,把“契约与责任”写进公共生活,让社会既有边界感,又有安全感。

说到底,法治既是国家治理的定心丸,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当“遇事找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了全民习惯,中国式现代化这台“大机器”,才能转得稳、跑得久、冲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