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拿六七千?先满足这3条件,缺一不可

发布时间:2025-11-28 13:14  浏览量:1

2014前后差七千?机关退休三条件拆穿

老刘盯着社保局大厅那块电子屏,眼睛一眨不眨,屏上滚动的2014年10月改革提醒像在和他抬杠,他嘴里嘀咕就这一天把人分成“中人”和“新人”,差别说不准能拉出一个月三千。旁边坐着的同事阿兰插嘴,换言之就是那年之前有工龄的算半只脚站在老制度里,退休后多一笔过渡性养老金,没赶上那班车的只能靠自己每月高基数交。

他俩跑来核对档案,社保窗口说要先把工龄、军龄、知青经历都写清楚,少一天系统都不认。工作人员给表格的时候提了个数字:视同缴费年限每多一年,大城市里差不多能加七八十块,二十年就是一千多,这下老刘的小算盘拨得啪啪响。他想起1985年刚进机关时的档案还在单位老档室落灰,赶紧联系人事科,生怕哪页折角缺章影响审批。

说到缴费年限,阿兰这几年调岗忙着带娃,实际缴费才11年,听说退休少于15年个人账户只能一次性取出,她整个人愣住,马上翻包找过去的缴费记录单。她其实不晓得单位早就给她补了职业年金,窗口小姑娘把余额打印出来,8万元,摊到139个月大概每月多576块,她才松口气。可她又想到职业年金得连续缴足15年才划算,自己2016年才转正,还差点意思。

退休工资挂职务职级这事,在老刘身上显得刺激。正科级这牌子拖到临退休半年前才戴上,单位酝酿了一年,差点让他错失。现在北京这块,正科和副科的养老金挂钩金额一拉就是五六百,他心里清楚得早晋升才稳。不少同事一辈子副职,退休那张工资条就干巴巴,他看得也窝心。

他们在社保局排队等号时,听到前面一位大姐投诉,说她1989到1994下乡的工龄没算进去,窗口回复要拿人事档案里的工龄确认页来补录,大姐急得拍桌子。工作人员抬头一句,没资料没法认,这可是国家系统,听得大厅里一片唉声,但没人敢再吵。老刘连忙回忆自己档案里那张“参加工作登记表”有没有生字,他突然想起当年调档时缺了一页,不晓得现在还能补。

为了让自己心里有数,老刘把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写在纸上,贴在户口本套里:

| 条件 | 关键点 | 老刘现状 |

| 身份衔接 | 2014年前参加工作算“中人” | 1985进机关,符合 |

| 缴费年限 | 实缴+视同≥15年 | 实缴11年+视同29年 |

| 职务职级 | 退休前岗位级别 | 正科级刚批下来 |

算养老金的那天,他拿到人社局提供的测算表:基础养老金3600,过渡性养老金3770,个人账户719,职业年金576,总共8665。阿兰在旁边跟同事复述,说这数字看着不少,可没视同、没正科、没职业年金的新人可能只有四五千,她也拿手机算自己,缴费基数差不多在当地社平工资1.2倍,照这样拉满三十年才够六千。

他们回到单位食堂,几个老同事你一言我一语,有人说普通地市没北京社平工资高,再努也就五千多;有人又讲自己儿子2015年进编,压根没过渡性养老金,以后全靠职业年金撑腰。桌上有人问那职业年金到底怎么领,老刘把社保窗口那句原话搬出来:“账户余额除以139个月,不够就一次性领。”听着简单,可大家心里清楚,真正能把三条件凑齐的没想象那么多。阿兰说她准备把档案里所有证明复印一遍,怕哪天系统数据丢了找不到人。老刘则计划再跑一次社保局,把1985年那份任职批文复印件重新盖章,他说反正退休前还有一年,能多确认一项是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