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单才保命?网约车司机猝死未接单遭拒赔,家属:属职业伤害,平台回应

发布时间:2025-11-28 13:41  浏览量:2

新就业形态下的劳动权益保障,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北京网约车司机闫俊峰在清晨筹备接单途中猝死,却因事发时未处于平台接单状态,被两家合作平台以不符合保险赔付条件为由拒绝理赔,这一事件再次将网约车行业的劳动保障争议推向公众视野。

清晨的出行与意外的定格

9 月 4 日清晨,北京通州区的乡村还笼罩在淡淡的晨雾中,6 点 11 分,天色刚泛起微光,闫俊峰像过去五年里的每一天一样,准时发动了自己的网约车。没有异常的叮嘱,没有反常的举动,他朝着城区方向驶去,满心盼着能像往常一样,在早高峰来临前接到第一单生意。

这辆承载着家庭希望的车子,最终停在了通州区潞苑北大街北侧的路边。几个小时后,路人发现了倒在驾驶座上的闫俊峰,紧急联系了警方和急救人员。遗憾的是,当医护人员赶到时,他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警方经过详细调查,排除了外力伤害的可能,最终确认闫俊峰的死因为猝死 —— 这个在高压职业人群中并不罕见的词汇,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击碎了一个普通家庭的完整。

家庭的支柱与背后的辛劳

闫俊峰的妻子张杰至今还记得,丈夫每天出门时的背影。“他总是天不亮就走,晚上六点多才能到家,一年到头没有一天休息。” 张杰在一家纪念馆担任讲解员,收入稳定却微薄,每个月的工资扣除房租后,仅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开支。家里的房贷、日常开销,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全靠闫俊峰跑网约车的收入支撑。

从 2020 年开始,闫俊峰便投身网约车行业,最初只在一家平台接单,靠着日复一日的奔波,每月能挣到近 6000 元,这成为了家庭最可靠的经济来源。为了多增加一份收入,2025 年 7 月,他又注册了另一家新兴出行平台,开始在两个平台之间切换接单。

平台后台的数据,清晰记录着他最后的辛劳。事发前 10 天里,闫俊峰在两家平台累计完成了 77 单,总收入超过 2300 元;9 月 3 日,也就是他离世的前一天,他还连续接了 13 单,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他在其中一个平台日均 2 单的平均水平。长时间坐在驾驶座上,精神高度集中应对路况,三餐不定时是常态,为了多挣一点钱,他不得不拼时间、耗体力,这样的工作节奏,早已成为无数网约车司机的日常。

平台的回应与争议的核心

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张杰陷入崩溃,她第一时间联系了闫俊峰合作的两家网约车平台,盼着能得到合理的赔付,缓解家庭突如其来的经济压力。但两家平台的回应,却给了她沉重一击。

火箭出行的工作人员核实情况后表示,9 月 4 日当天,闫俊峰并未在该平台上线,不符合平台投保的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险的赔付要求,无法给予理赔。另一家知名打车平台滴滴则回应,平台与司机之间属于合作关系,并未为其缴纳五险一金或额外商业保险,同样以事发时未处于接单状态为由,拒绝了保险赔付,但提出愿意根据闫俊峰过往的接单记录,给予 10 万元人道援助。

11 月 26 日,记者再次联系滴滴平台时,相关负责人表达了对闫俊峰离世的痛心。据其透露,闫俊峰在该平台的最后一单完成于 9 月 3 日 16 时左右,订单全程无异常,事发前 30 天内共完成 50 单,日均近 2 单。即便闫俊峰在滴滴平台的接单频率不算高,平台仍表示会持续与家属沟通,尽力协助处理善后事宜。火箭出行方面也表示,会积极配合家属走相关流程,并基于人道主义提供慰问金。

争议的核心,始终围绕着 “未接单是否属于工作状态” 这一关键点。在张杰和众多网友看来,闫俊峰清晨六点多出门,行驶的路线是他日常接单的常用路线,距离他往常接到第一单的区域仅剩几分钟车程,他的劳动准备早已开始,若不是意外发生,他大概率会在短时间内接到订单。仅以 “是否接单” 作为赔付的唯一标准,似乎忽略了网约车司机工作的特殊性 —— 他们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和工作场所,“出门筹备接单” 本就是工作的一部分。

行业的常态与保障的边界

闫俊峰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全国多地都曾发生过网约车司机在运营相关场景中突发疾病离世的案例。2023 年至 2024 年间,河南、广东、四川等地先后出现类似事件,不少司机同样因事发时 “未接单” 或 “未上线”,被排除在平台职业伤害保险的赔付范围之外。

当前,网约车平台普遍为司机投保的 “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险”,其条款明确规定,保障范围仅涵盖司机 “接单中”“服务中” 发生的意外。而平台与司机之间 “合作关系” 而非 “雇佣关系” 的界定,让平台无需承担传统意义上的工伤保险责任,也无需为司机缴纳五险一金。这种模式下,司机的劳动保障边界变得模糊,“上线接单” 成为了划分责任的硬性标准,却难以覆盖他们实际工作中的所有风险。

无数网约车司机如同闫俊峰一样,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奔波,长时间的驾驶、不规律的作息、精神的持续紧绷,让他们面临着更高的健康风险。如何在行业发展与劳动者权益保障之间找到平衡,如何让保险条款更贴合新就业形态的工作特点,成为了事件留给社会的一道思考题。

滴滴与火箭出行的人道援助和慰问金,为这个遭遇重创的家庭带来了一丝慰藉。截至目前,两家平台仍在与家属保持沟通,善后事宜的推进还在继续。闫俊峰的车子停在了那个清晨的路边,而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讨论,还在持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