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荒”快速席卷,大学就快招不到人了?
发布时间:2025-11-28 12:11 浏览量:1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谢九
最近,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对我国的学校生源趋势做出预测,“小学在校生数量已于2023年达峰,初中阶段预计在2026年达峰,高中阶段将在2029年达峰,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则将于2032年达到峰值。”
这就意味着,这几年发生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大规模生源荒,将很快向上传导,波及到初中、高中和高校的时间分别只有1年、4年和7年。对于大学而言,虽然看上去还有7年的过渡期,但真实的冲击其实已经开始。不用七年,很多大学就将陆续进入招不到人的阶段。“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历史奇观,或许将慢慢消退。
《安娜》剧照
大学的生源荒迹象,已经在很多方面浮出了水面。一个最明显的转变在于,过去很多年连续增长的高考报名人数,今年开始出现了拐点。
2019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为年首次突破了1000万人,到2024年达到了1342万人的历史高峰。但是到了2025年,高考报名人数的增长趋势戛然而止,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 ,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35万人,比去年减少7万人,出现了2017年以来高考报名人数首次减少。
2025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减少,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就如同前几年的幼儿园和小学一样,一旦出现生源萎缩,随后几年就会雪崩式下降。
高考报名人数出现历史性减少,和出生人口下降有直接关系。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大致对应2006年和2007年的新生儿。这两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为1581万人和1591万人,而在前几年,出生人口在1600多万和1700多万,2006年和2007年的出生人口相对较少,成为今年高考人数下降的重要原因。
也正是从2006年和2007年这两年开始,我国人口出生规模就开始进入较低水平,这也促使了后来“二孩”政策的放开。2016年的出生人口数量出现短暂反弹之后,随后开始以更快的的速度萎缩,每年出生人口大概减少100万人,直到2022年出现人口总数出现负增长。
《追光的日子》剧照
如果以去年的出生人口来看,我国出生人口为954万人,和2007年相比,减少了600多万人,减少比例约40%。如果说2007年的出生人口下降已经开始影响到今年的高考报名,那么,出生人口减少了600多万之后,未来的高考报名人数会萎缩到怎样的程度,也就不难想象。
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下降,很大程度上也和年轻人的就业思路发生转变有直接关系。
过去很多年,读大学是很多普通人改变命运的重要甚至唯一出路。但是现在,除了大学之外,年轻人就业的路径更加多元,读大学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远不如从前。
和很多大学专业相比,更强调实用技能型的职业教育反而更容易就业。按照国家发改委2023年的数据,近年来,我国中职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超过95%和90%。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更加务实,不再追求面子上更好看的大学教育,转而拥抱更实用的职业教育。这也是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历史性下降的重要原因。
《大考》剧照
所以,对于我国的大学而言,未来将面临双重压力,一是人口持续萎缩,二是AI时代的就业需求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从人口因素来看,未来我国出生率下降仍是大势所趋。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未来我国出生人口大概十年下一个百万台阶。对于高校而言,生源持续萎缩将是长期性压力。
从就业来看,进入AI时代之后,大学生就业和职业教育相比,优势越来越不明显,职业教育提供的实用性技能,反而更不容易被AI取代。如果仅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将来很多大学专业将越来越不如职业教育。在就业导向之下,可能会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宁愿选择职业教育,而不是读一个没有特色的普通大学专业。
事实上,在很多发达国家,蓝领收入高于普通白领,早就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中国也将慢慢迎来这一天的到来。随着人们就业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受不读大学。
《师生》剧照
对于很多高校而言,原本就有限的生源,将会更多分流到职业教育。招不到学生将成为很多高校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韩国和日本,由于人口萎缩等因素冲击,很多大学最后不得不关门倒闭。
我国的高校似乎还没有做好凛冬将至的准备。在需求快速萎缩的大环境下,我国高校规模依然年年扩张。从2015年到2025年,我国高校总数从2845所增长到了3167所,增加了322所。一边是需求在快速萎缩,一边是供给还在继续扩张,当供需矛盾在未来几年之内形成碰撞,高校面临的剧烈冲击可想而知。
未来高校会面临多大的冲击,可以从现在幼儿园的巨变窥见一斑。过去很多年,我国幼儿园一直是一园难求,但是当人口冲击波到来,幼儿园数量迅速减少,2022年到2024年,幼儿园数量从28.92万所减少到25.33万所,三年时间减少了3.59万所,减少比例超过12%。
《山花烂漫时》剧照
对于高校而言,将来面临的冲击会比幼儿园更加严重,因为幼儿园面临的只是人口萎缩这一个因素,而高校面临的不只是人口萎缩,还有AI浪潮等因素带来的就业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无论对于高校,还是很多普通学生和家庭,如何迎接这个正在呼啸而来的新时代,都需要更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