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的职业生涯为何能如此漫长?
发布时间:2025-11-28 12:10 浏览量:1
上一次,我写波尔越老越妖,还是2019年初的事情了。那篇文章,还获得了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的奖励。
嗨!波尔大爷,是什么让你越老越“妖”?
彼时的波尔已经37岁了,但即便这样,他也直到今年才退役。现在44岁了。曾几何时,他是国乒最强的对手,被外界誉为“乒乓球大脑”,直到职业生涯后期,他还屡屡打出不可思议的比赛,战胜过那些不同凡响的年轻人。精湛并保持创新的技术,以及球场上公平正直的品格,都让我们印象深刻。
那么,是什么支撑着波尔如此漫长的职业生涯呢?蝴蝶对波尔做了专访,揭示了其中的三大要素。
一,不失乐趣,始终保持着挑战精神。
波尔一直没有失去享受比赛的乐趣。始终怀揣着挑战精神,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球技,或应对规则变更去调整自己。
前些年,黑马君写过波尔在技术上的一些调整。一开始进入到塑料球的新时代,很多人是不适应的。但波尔却过渡得很好。早期的波尔,打法上,时常等下降点再拉吊拉转,然后伺机冲杀。但进入到塑料球时代,他也开始提速。更多的上升期抢冲,以及提高了侧身进攻的比例。他从来都不故步自封。
波尔提到,他不得不多次改变打法,重新构建技术和战术体系。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分析过程,但始终充满乐趣。必须时刻思考乒乓球,心中也怀有必须做到完美的信念。虽然曾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但仍觉得不够完美。总有需要改进之处,这份追求让他始终保持饥渴。
前面我写过一些文章,谈菲利克斯和雨果的训练,除了他们一直在练球中保持趣味性之外,他们每一年都在试图加入新技术。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趋于技术上的“圆满”,本身也是非常有乐趣的一件事。对咱们业余球友来说,也要一直给自己加些新技术进去,才会更持久地热爱这项运动。
二,基础扎实,技术高超。
关于樊振东的打法,蝴蝶官网曾经定义为“原点即是顶点”、“最强的基本打法”。我跟前国手大佬唠嗑的时候,他也提到王楚钦跟樊振东的一个差距是:小胖的基本功更加扎实。
波尔提到,自己从小就学会了非常高超的技术。没有太多缺点,当时来说,他的技术非常现代,击球动作上紧凑快速,很有爆发力。因此,多年来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但始终将这些技术作为基础,不需要完全从头开始学习新技术。
在乒乓球中,身体无意识地做出反应并行动是非常重要的,这使得自己自信。比起用头脑思考,直觉出来的动作更重要。当然思考也很重要,需要很多策略,但直觉比这更重要。正因为有了高超的技术,才能够依靠自己的直觉。
对我们业余球友来说,基础自然是不扎实的,问题很多。只能不断地修正自己。但平时不能忽视练球。从技术提高的角度来说,多练球才能让自己保持更好的手感。就像波尔所说的,“直觉”比头脑思考更重要。能靠直觉、条件反射就解决的,为什么还要去费脑子呢?
三,职业生涯初期开始,就重视身体训练和身体恢复。
波尔提到,自己从小就非常重视身体训练。注意了身体的平衡,还吸收了很多体操和其它运动,特别是在背部的强化上投入了力量。
另外,幸运的是,我在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有机会与王励勤对战。通过和他的对战,真切地感受到了身体的强大是多么重要,在比赛中会产生多大的差异。从那以后,我深刻认识到必须彻底锻炼身体能力。
因此,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能在身体方面打下充分进行的基础。过了40岁,虽然有些衰弱,但在那之前在身体方面非常出色。从某个时期开始,减少了击球练习,相应地增加了身体训练。因为乒乓球的技术已经很扎实了,所以没有必要那么注意。
一直努力保持身体良好的状态,每周一定要看一次医生,定期接受体检,几乎每天,有时一天接受两三次理疗。
(波尔前几年的手板)
黑马君联想到,NBA火箭队的球星申京,也通过篮球之外的运动(比如瑜伽),来提升自己的柔韧度、平衡感,以及调节呼吸。所以在赛场上,我们能看到他用些许“东倒西歪”的动作进球,而且,也减少了伤病情况。
于我自己而言,身体对比赛有多大影响,最深刻的还是打广东大运会前的那个暑假。那前面一个月,主要就做两件事:练球和睡觉。睡得足,精力足,身体也感受到能量倍增。本来在乡下五五开的对手,打完大运会后的几个星期,我对他们几乎保持全胜。总感觉身体有源源不断的能量。
而现在的反例是,平时晚上打球,我的胜率都很一般。因为太忙了,睡眠不足。晚上如果去打球,总感觉精力一般,主动发力的意愿也不太强。但到了周六日的下午,胜率就会高很多。因为早上睡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