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凤栖安职聚英才 青春振翅展担当

发布时间:2025-11-28 00:15  浏览量:1

“十四五”以来,共青团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以下简称“安顺职院团委”)紧扣“质量立校、创新强校、特色兴校、服务发展”定位,深化团学改革创新,在思政引领、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四大领域协同发力、精准施策,凝聚全校青年智慧与力量,为“双高”校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青春动能,书写了以初心映青春、以实干赴时代的奋进答卷。

凤鸣安职・思政铸魂

安顺职院团委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红色话剧展演、红色家书诵读等沉浸式活动,规范化推进“清明祭英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团日活动,实现思想教育常态化、全覆盖。

同时,该院党委班子成员为“青马工程”学员授课,学员赴遵义、息烽等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构建“理论学习+实地感悟+实践锤炼”三维培养体系。五年来,累计培养“青马工程”骨干251名,发展团员1233名,信息工程系青马社志愿宣讲队入选全国大学生遵义会议精神志愿宣讲团、延安精神志愿宣讲团,承办安顺市“国家安全,青春挺膺”主题团日专题讲座、年轻干部廉洁教育微课程竞赛等活动。

安顺职院团委还累计向党组织推荐720名优秀团员,青年团员参与学校原创三线建设题材话剧《三叶草》演出,组建共青团“红石榴籽”宣讲队进班级、进社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宣讲,并常态化开展“五四”表彰、“校园十佳”评选,激励广大青年勇担时代使命。开展“我为同学做实事”活动,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现“到梦空间”系统学生激活全覆盖,推动第一、二课堂协同育人。

在宣传方面,安顺职院团委构建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传播矩阵,打造“青新安职”品牌,单篇推文最高阅读量破2万,累计22次跻身全省高校团委微信影响力前十,曾获全国高校月影响力第158名。“百校接力唱百年”红歌快闪视频被团中央转载,播放量156万次。案例《加强新媒体建设增强共青团凝聚力》入选2023年安顺市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优秀案例。

凤舞安职・文化润心

安顺职院团委聚焦校园文化品牌,构建以“立德、立技、立身”为核心的“三立、四行、五浸润”育人体系,开展“凤鸣之音”“凤舞之韵”“凤翔九霄”“凤行万里”等四类品牌活动。《“凤立”校园文化精品项目》获省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立项,经省教育厅推荐参与国家级评选。举办“凤立”校园文化周,开办“凤鸣讲堂”三期,邀请文化学者、古琴家、战斗英雄等进校讲座,五年累计开展文体活动500余场次。

安顺职院团委还深度融合传统佳节文化内涵,精心打造“粽香凝情・安职有爱”“月・亮了中秋”等品牌活动,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与教育,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世界读书日期间,该院推出《水墨中华・传统雅韵》文庙展演,进一步深化“书香安职”建设。此外,学院还承办了安顺市“千校齐唱红歌会”“红色家书诵读五四专场”以及“四海同心 文通东盟”国际文化交流展演等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活动,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

在社团建设方面,学院持续规范管理机制,出台《社团指导教师管理制度》,构建起“分类指导、精准培育、精品发展”的运行模式。目前,学院共有7大类58个学生社团,全部实现指导教师“一对一”全覆盖,社团授课率与活动覆盖率均达100%,学生社团正逐步向“技能型”“质优型”方向稳步迈进。

凤翔安职・服务赋能

“十四五”期间,该院构建了“课程教学+专题讲座+赛事比拼+项目孵化”四位一体双创育人体系,成立青年教师突击队。累计孵化11个双创项目,产值达3800余万元,“奇点校园”项目月均流水110万元,帮助159名学生就业实习,提供勤工俭学岗位8690人次,获评“贵州省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安顺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在“挑战杯”“大创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9个、省级140个,“党建+双创”模式被教育部思政司高校思政网专题报道。

聚焦就业需求,实施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帮扶计划,成立“就业引航”宣讲团,将4395名学生纳入“扬帆计划”建档,提供全程化指导。通过团干部结对帮扶实现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率100%,位居全省第三。

深耕特色服务,学院不仅获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其“节水中国你我同行”活动亦获评全国优秀,应急救护项目入选省级实践项目。此外,学院深度参与安顺市“三献”试点工作,建设经验获省级平台推广,并收到市红十字会的感谢信,服务成效获得高度认可。

凤行安职・实践担当

安顺职院团委持续完善志愿服务制度体系,制订《志愿者管理办法》,成立“凤立”志愿服务总队,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参与师生达1.5万余人次,惠及群众4万余人。

学院不断深化“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连续五年获评贵州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多次在团中央“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中斩获荣誉,并荣获4项省级优秀实践成果。2024年,学院1名教师和1个实践团分别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和先进团队。

在服务地方发展方面,学院积极组织志愿者参与“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大型赛事服务,扎实推进“新市民・追梦桥”校地结对工程。此外,学院组织1350余名“小青椒”志愿者服务安顺市第三届运动会,开展“12・5”国际志愿者日系列活动,惠及群众4000余人。

围绕安顺市一流旅游城市建设目标,学院选派227名志愿者服务贵州省第十九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组织100余名青年参与“帮帮唱・青春活力季”文化推广,350名志愿者护航2025贵州·镇宁黄果树半程马拉松,120名志愿者服务2025多彩贵州·第十八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学院志愿服务工作屡获肯定,多次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安顺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组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安顺职院团委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院团员青年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勇担重任、接续奋斗,不断续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潇

编辑 周强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