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倒计时!2015-2018早退“中人”补钱细则,3步算清能拿多少
发布时间:2025-11-27 18:49 浏览量:1
最近不少2015-2018年从机关事业单位提前退休的朋友都在问:“盼了好几年的‘中人’补钱,到底怎么算?”“听说2025年底就截止了,会不会错过?”其实这笔钱不是额外福利,是2014年养老金改革后,早该兑现的待遇差额,只要符合条件,按3步就能算清金额,现在核对还来得及。今天用大白话拆透细则,不堆专业术语,一看就懂。
先明确核心:你算不算能补钱的“早退中人”?必须同时满足3个硬条件,少一个都不行:
1. 改革前有工龄:2014年9月30日前已经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有“视同缴费年限”(改革前没个人缴费但算工龄的年限,比如参军、下乡、国企工作经历都算);
2. 早退时间吻合: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经批准提前退休(比如男满55岁、女满50岁,或因病/因工致残符合早退规定),不是违规离岗;
3. 缴费年限够数:视同缴费年限+改革后的实际缴费年限,加起来满15年。
这里要划清边界:2014年9月前就退休的“老人”,按老政策领养老金,没有补发;2014年10月后才入职的“新人”,全程按新制度缴费,也没有“中人”专属待遇。还有个容易踩坑的点:档案里缺招工表、工资单,可能导致视同缴费年限不被认可,哪怕其他条件都够,也领不到足额待遇,赶紧查一查档案是否齐全。
再说说补钱的由来: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从“单位养老”改成“社会统筹+个人账户”。“中人”横跨新老两种制度,退休时因为新办法核算需要“上年度计发基数”(每年更新),只能先领“预发养老金”。2014年10月到2024年9月是10年过渡期,2025年是收尾年,各地集中兑现差额补发,把之前少算的都补上。
关键来了!3步算出你能补多少,直接套用公式就行,还附真实案例:
第一步:算“老办法待遇”(保底数,绝对不亏)
老办法待遇=2014年9月基本工资×工龄计发比例+固定津贴补贴
- 2014年9月基本工资:公务员看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事业单位看岗位工资+薪级工资,以档案记录为准;
- 工龄计发比例:满35年按90%,30-35年按85%,20-30年按80%,不满20年按70%;
- 固定津贴补贴:各地标准不同,比如某省乡科级每月1200元,以当地人社部门核定金额为准。
举例:刘叔叔2017年早退,2014年9月基本工资4000元,工龄28年(80%比例),固定津贴补贴1400元,老办法待遇=4000×80%+1400=3200+1400=4600元。
第二步:算“新办法待遇”(实际该拿的数,含4笔钱)
新办法待遇=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职业年金,其中过渡性养老金是“中人”独有的福利,专门补偿改革前没缴费的工龄:
- 基础养老金=当地2025年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总缴费年限×1%(2025年各地计发基数已更新,比如江苏9174元、广东9493元,可查当地人社厅官网);
-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改革后个人缴的8%养老保险+利息)÷计发月数(60岁139个月、55岁170个月);
- 过渡性养老金=当地2025年计发基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系数(各省1%-1.4%,比如西藏1.4%、山东1.2%、北京1.1%);
- 职业年金=职业年金账户储存额(单位缴8%+个人缴4%)÷计发月数。
继续算刘叔叔的新办法待遇:2025年当地计发基数9174元,平均缴费指数1.2,总缴费年限30年(视同26年+实际4年),个人账户储存额5.1万元,过渡性系数1.2%,职业年金账户6.8万元。
- 基础养老金=9174×(1+1.2)÷2×30×1%≈9174×1.1×30×1%≈3027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51000÷170≈300元(刘叔叔55岁退休);
- 过渡性养老金=9174×26×1.2%≈2868元;
- 职业年金=68000÷170≈400元;
- 新办法待遇合计=3027+300+2868+400=6595元。
第三步:算“最终补发金额”(新老差额按比例补)
先算差额=新办法待遇-老办法待遇(如果新办法低,按老办法发,无补差);
再套补发比例(国家统一规定):2015年补10%、2016年补20%、2017年补30%、2018年补40%;
最后算总补发=每月补发金额×补发月数(正式核算月份-退休月份)。
刘叔叔2017年退休(补30%),差额=6595-4600=1995元,每月补发=1995×30%≈599元;2017年8月退休,2025年5月正式核算,补发月数=93个月,总补发=599×93≈55707元,再加上职业年金差额,最终能领近5.8万元。
这里要澄清3个常见误区,别白跑冤枉路:
1. 不是人人都有补发:只有新办法待遇高于老办法时才有差额可补,新办法低就按老办法发,核心是“保低”,不是“额外给钱”;
2. 不用自己主动申请:各地会统一核算,补发款直接打到养老金账户,标注“养老金补发”,但要主动核对信息,有错及时提;
3. 补发款不用缴税:这笔钱是养老金差额,属于免税收入,到手金额就是核算的总金额。
还有4个关键提醒,关系到能不能领到钱:
1. 2025年底是最后期限:各地要求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2018年前早退“中人”的待遇核算和补发,没核对信息的要抓紧,过了截止日可能不再受理;
2. 跨省工作要注意:过渡性系数按最后参保地执行,比如在西藏工作满10年,退休后可保留1.4%的高系数;
3. 查进度有3种方式:线上登“掌上12333”APP,线下带身份证、退休证去社保局自助机,或打12333电话查,都能看到核算依据和补发明细;
4. 特殊工种有额外福利:特殊工种的视同缴费年限可折算,比如部分地区井下工作年限能多算折算比例,会影响过渡性养老金金额。
为啥有人补得多、有人补得少?核心是三个因素:一是差额大小,职务高、工龄长、缴费指数高的,新老办法差额大;二是退休年份,2018年退休的比例(40%)比2015年(10%)高,每月补得更多;三是地区系数,西藏、青海1.4%的高系数,比内蒙古1.0%的低系数,过渡性养老金能差几千。
说到底,这笔补发款是国家给改革过渡期间早退“中人”的兜底保障,既不让大家因改革吃亏,又体现了政策的公平性。2015-2018年早退的朋友,别等自动到账就不管了,赶紧按上面的步骤算算自己该补多少,主动核对档案信息和缴费记录,避免因为信息错误少领钱,错过2025年底的截止时间。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是2015-2018年早退的“中人”吗?已经收到补发款了吗?算出来的金额和预期一致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情况,有疑问也可以提出来,咱们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