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怀逸兴壮思飞——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11-27 18:20  浏览量:1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与平江县共建“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平江校区”签约仪式现场。 王 龙 摄

徐典波 兰 栋 胡迪辉 赵梦颖

11月21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岳阳职院)与平江县共建“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平江校区”签约仪式成功举行。双方将以共建校区为纽带,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研转化、社会服务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

此举为平江职业教育发展和产业升级贡献力量,也是岳阳职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结出的又一硕果。

岳阳职院秉持“立足地方、服务发展”办学宗旨,主动融入岳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一个个赋能产业发展的合作,涌现出以徐石交、王红、李光、许栋等为代表的一批批优秀科研与服务团队……

一个个强劲的“创新引擎”,正将智力资源精准注入地方产业的脉络,绘就新时代高职院校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岳阳样板”。

从“象牙塔”到“动力源”

在产业升级浪潮奔涌、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坚实支撑。在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畔,在“忧乐精神”的发源地岳阳,岳阳职院的脉动,正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浪潮同频共振。

面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区域产业升级的新需求,岳阳职院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学校党委明确提出,要彻底打破传统高校的“象牙塔”心态,将服务地方作为办学水平的试金石,实现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引领”的角色转变。

岳阳职院系统谋划,顶层设计,确立“专业群对接产业群、人才链服务产业链”的发展路径。通过深入园区、走访企业,精准把脉岳阳市打造“三区一中心”(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湖南通江达海开放引领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布局,以及石化、食品、物流、文旅、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痛点与人才技术需求。

聚焦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岳阳职院以“立足地方、服务发展”为宗旨,走出一条产教深度融合、校地共生共荣的特色发展之路,成为助推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这一战略转身,为以徐石交、王红、李光、许栋等为代表的团队脱颖而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他们的成功实践,已深度嵌入地方经济发展的脉络,正是“立足地方、服务发展”办学理念最生动、最具体的体现。

从“根植地方”到“反哺赋能”

在岳阳职院浓厚的服务氛围中,一批扎根产业、能力突出的科研团队快速成长,他们各具特色,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亮眼的成绩。

岳阳职院机电工程学院以徐石交教授为核心的团队,是服务地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尖兵”。他们敏锐地捕捉到本地中小型制造企业在自动化、智能化改造过程中的迫切需求。

湖南石化己内酰胺部废液焚烧装置高温熔物溜槽的平均使用寿命不到30天,与装置检修周期100天相差甚远,经常造成非计划停车,严重影响工厂的正常生产。徐石交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率领团队师生主动上门,“揭榜挂帅”,他们深入车间现场,通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与改进,研发出了使用寿命超过180天的一级溜槽,并升级改造了二级三级溜槽,开发出了熔融物结晶壳体自动清除装置。这一系列成果的应用,避免了非计划停车,提高了废液处理能力,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解决了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难题,每年为企业创造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岳阳职院生物环境工程学院王红教授带领的团队,则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农村。岳阳是农业大市,水产、水稻、茶叶、油菜等产业基础雄厚,但科技附加值有待提升。王红团队长期对接岳阳县、湘阴县等地的特色农业基地。他们发现,当地茶农在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品质提升方面存在技术短板。团队立即行动,引进先进的生物防治技术,筛选出适合本地茶园的拮抗菌和植物源农药,并为企业制定全套的绿色生产规程。通过团队指导,合作茶园的农药使用量减少40%,茶叶品质显著提升,达到了欧盟出口标准,帮助茶农实现增收。

在洞庭湖水产养殖区,王红团队针对水产养殖病害问题,研发中草药复合制剂,有效替代了部分抗生素的使用,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推动了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的普及。团队被农民亲切地称为“田间地头的科技使者”,他们的足迹遍布巴陵乡村,将论文写在了丰收的大地上。

岳阳职院医学院李光老师作为岳阳市巴陵科技智库专家、岳阳市蛋白质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体外诊断技术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湖南省免疫诊断试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自2017年参加岳阳市委组织部“专家下企业”活动以来,他承担了一类生物药“重组葡激酶”的产业化工作,在省内率先开发出新冠病毒抗体免疫诊断试剂盒,并实现了丙型肝炎病毒诊断试剂关键原料上的进口产品替代。校企合作开展流感疫苗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些“先锋团队”将高效的成果转化和务实的社会服务赋能地方发展,不断书写深耕一方土、赋能一座城的佳话。

从“双向奔赴”到“美美与共”

高职院校与城市是命运共同体。服务地方,不仅在于智力支持,更在于“双向奔赴”。

在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岳阳职院选派以许栋博士为核心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深度赋能“岳阳王鸽”产业转型升级。

面对产业存在的种源、养殖、加工等瓶颈,博士团队深入一线,开展全链条精准帮扶:在产业前端,联合企业开展种源攻关,培育优质新品系,推广智能化、标准化生态养殖,显著提升效率;在产业链端,推动发展深加工,开发30余种产品,并拓展文旅研学,实现三产融合;在联农带农上,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以保底价收购保障农户收益,带动2万余户增收。

通过数年的科技赋能与智力支撑,岳阳王鸽产业实现从“小散弱”到“精特强”的跨越式发展,综合产值大幅增长至22亿元,成功打造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区域乡村振兴的典范。

经过多年探索,岳阳职院打破学校“围墙”,通过共建平台与企业紧密牵手,形成发展合力。在此基础上,鼓励师生以真实项目为课本,在解决一线难题中提升本领,反哺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因实践能力强,备受企业欢迎,实现人才与产业的精准对接。更重要的是,学校大力弘扬服务精神,让扎根地方、贡献社会成为全校上下的价值追求,最终形成赋能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站在新历史起点,岳阳职院服务地方脚步愈发坚定,计划建设更高水平的协同创新中心和应用技术转移中心,力争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上实现更大突破。

校地“双向奔赴”,发展“美美与共”。岳阳职院党委书记徐杰峰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瞄准岳阳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提升科研能级;将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教师走出校园,深入产业一线,把科技的旗帜插在工厂车间、田间地头,为岳阳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注入更加强劲、更加持久的“职教动能”。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