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实习生范峻菡紧急施救旅客

发布时间:2025-11-27 10:10  浏览量:2

当社会的争论还停留在“实习生该不该在高铁上救人”时,她已经用奔跑给出了答案。

近日,C9488次列车驶离松潘站不久,一则紧急广播划破了车厢的宁静:“14号车厢有乘客突发身体不适,急需医务人员!”

广播声落,在1号车厢休息的范峻菡——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2023级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一名普通实习生,从座位上一跃而起,逆着人流,奔向14号车厢。

没有犹豫,没有观望,没有权衡所谓的“风险”与“责任”。那一刻,驱动她的,是融入医学生血脉中的使命担当,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誓言的回响。

生命考场,她用双手作答

赶到现场,气氛凝重,情况危急。一位年轻女性旅客瘫倒在座椅上,面色惨白如纸,呼吸急促而浅短,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已然无法言语。身旁的父亲焦急万分,无助地望向四周。

在摇晃飞驰的车厢里,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只有一双手和一颗冷静的心。范峻菡迅速俯身,一边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安抚患者和家属:“别担心,我是医学生,让我看看。”一边沉着地查体问诊。

她观察到患者四肢厥冷,通过脉诊发现双寸脉浮滑数有力。结合家属所述病史,她迅速判断:这是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高原反应!

时间就是生命。她果断启动中医急救方案——只见她双手稳稳落下,在患者双侧肺经循行区域精准推按,疏通壅滞的气机;同时,她请乘务员协助,用温热的毛巾热敷患者颈后的风池、风府穴位,以祛风散寒,升举清阳。

那一刻,摇晃的车厢成了她的临时诊室,她的十指就是最精密的仪器,古老的中医智慧在她手下焕发出急救的光彩。

短短几分钟后,紧张的空气逐渐化开,奇迹发生了:患者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苍白的脸颊重现血色,呼吸趋于平稳,言语功能也逐渐恢复。整个车厢悬着的心,终于落下,那一刻,所有目光都汇聚在这个年轻的实习生身上,充满了敬意与感激。

一纸真心,万分感激

次日,获救旅客的父亲王德顺先生专程赶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郑重地递上一封手写感谢信交到医护人员手中。

字迹或许颤抖,情感却万分真挚:“范峻菡同学展现出了远超其年龄的沉着与爱心……她的专业与关怀让我们家属倍感温暖。”

这薄薄的信纸,承载的是一个家庭的惊心时刻,更是一个生命被稳稳接住的全部感激。

一函肯定,初心不渝

11月26日,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正式向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发来表扬函。

函中不仅高度肯定范峻菡同学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当代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更是对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中医人才培养质量的深深认可。

学子心声:传承中医,守护健康

面对如潮赞誉,这个年轻的女孩只是轻声说道:“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是医者的本分,更是医者的天职。”

范峻菡也想对学弟学妹说:“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多思考、多实践,让中医知识成为我们手中守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武器’,永远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与同理心。”

朴实的话语,却有千钧之力。在她看来,那不过是一次理所当然的奔赴。但正是这种“理所当然”,在这个充满犹豫的时代显得如此珍贵。

她不是给一个人在闪光

范峻菡不是个例。她在实习中展现的专业技能与人文关怀,是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1338”发展战略下培养的万千中医药学子的一个缩影——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更有融入血脉的医者仁心,生动诠释了学校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教育理念。

从学校课堂的谆谆教诲,到医院实习的临床淬炼,我们始终坚信:真正的教育,不仅要传授“治病之术”,更要滋养“救人之心”。

为这样的青年点赞!

范峻菡同学在危急时刻的义无反顾,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急救,更是一次中医智慧的生动展示,一次青年担当的温暖诠释。她让我们看到:中医可以“慢”养健康,更能“快”救生命;医者,不在殿堂之高,而在人民需要之处。

为范峻菡同学点赞!

为所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守护生命的医学生点赞!

愿每一位学子都能以专业与温度,照亮自己与他人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