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8早退“中人”补钱细则!3步算清,2025年底截止

发布时间:2025-11-27 10:04  浏览量:2

作为帮父母办理过退休待遇核算的“过来人”,最近不少亲友问我:2015-2018年从事业单位提前退休的“中人”,养老金补发到底怎么算?有人说能补几万,有人说申请了没下文,越问越糊涂。

其实“中人”补发是养老保险改革的过渡福利,核心规则就3条,算法也不复杂,今天我用大白话拆解,附具体案例和操作步骤,甚至把公式改成了“填空式”,退休的长辈自己也能算清。尤其要注意,2025年12月31日是申请截止日期,错过就没机会了,建议收藏转发给身边符合条件的亲友!

先问大家一个关键问题:你或家人是2015-2018年从事业单位提前退休的吗?有没有收到过养老金补发通知?评论区聊聊,咱们边看边对号入座~

一、先搞懂:谁能领补发?3个条件缺一不可

不是所有2015-2018年退休的人都能领,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少一个都不行:

1. 参保时间要达标

必须是2014年9月30日前就在事业单位参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后养老保险改革启动,这之前的工龄才算“视同缴费年限”,才有过渡性养老金的补偿。

我父亲2013年入职某事业单位,2017年提前退休,刚好满足这个条件;而我邻居2015年才入职,2018年退休,就不属于“中人”,不能享受补发。

2. 退休时间在范围内

退休时间必须是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而且是“提前退休”——比如男未满60岁、女未满55岁(事业单位正常退休年龄)就办理了退休手续。

这里要注意:正常退休(按法定年龄退休)的“中人”,补发规则不一样,本文只针对“提前退休”的群体。

3. 缴费年限够15年

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满15年(包括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如果缴费不足15年,需要补缴后才能享受,否则无法领取补发金额。

举个例子:有人2014年9月前有10年工龄(视同缴费),2014年10月-2016年退休实际缴费2年,累计12年,还差3年,需要补缴满15年才能申请补发。

另外要排除两种情况:违规离岗(比如被开除、自动离职)的不算;退休后又重新就业、重复参保的,也不能享受。

二、核心规则:补发金额怎么算?3个关键逻辑

“中人”补发的核心是“保低限高”,简单说就是用“老办法”和“新办法”分别算养老金,哪个高就按哪个来,差额部分按比例补发,再加上视同年限折算的福利。

1. 规则1:老办法vs新办法,取高值发

• 老办法:按2014年9月的工资标准算,不受之后工资上涨、政策调整影响,比较固定。

计算公式(大白话版):

老办法养老金 = 2014年9月基本工资 × 工龄计发比例 + 固定津贴补贴 + 年度增长额

◦ 工龄计发比例:满10年不满20年按80%,满20年不满30年按85%,满30年及以上按90%(全国统一);

◦ 年度增长额:2015年及以后每年按4%递增(比如2015年退休,2016年增长4%,2017年再增长4%,直到核算补发的年份)。

• 新办法:改革后的计算方式,包括4部分,更能体现缴费多少、工龄长短的差异,收入高、工龄长的人新办法会更高。

计算公式(填空式):

新办法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过渡性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职业年金

◦ 基础养老金:和普通职工一样,= 当地计发基数 ×(1+平均缴费指数)÷2 × 总缴费年限 ×1%;

◦ 过渡性养老金:专门给“中人”的补偿,= 2014年9月基本工资 × 视同缴费年限(含折算)× 过渡系数(各省1.2%-1.4%,比如河南1.3%、山东1.4%);

◦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55岁退休170个月,56岁164个月,57岁158个月,越晚退休计发月数越少,每月领的越多);

◦ 职业年金:事业单位强制缴纳的补充养老,= 职业年金账户余额 ÷ 计发月数(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一样)。

2. 规则2:差额按退休年份分比例补发

如果新办法算出来比老办法高,差额部分不是一次性发完,而是按退休年份分比例补,全国统一标准:

• 2015年退休:补差额的10%

• 2016年退休:补差额的20%

• 2017年退休:补差额的30%

• 2018年退休:补差额的40%

为什么不是全额补?因为改革有10年过渡期(2014-2024年),提前退休的“中人”过渡期还没结束,所以按比例逐步补发,后续会根据政策调整补足剩余部分,但2025年这次是集中核算历史差额,必须按时申请。

3. 规则3:提前退休,视同年限能折算

这是提前退休“中人”的专属福利!每提前1年退休,视同缴费年限(2014年9月前的工龄)就能多算0.5年,最多能多算5年(也就是最多提前10年退休才能享满这个福利)。

举个直观例子:

• 王阿姨2014年9月前有20年视同缴费年限,2017年提前3年退休(52岁,女);

• 折算后视同年限 = 20年 + 3年×0.5 = 21.5年;

• 过渡性养老金会按21.5年计算,比不折算多拿1.5年的过渡性养老金,每月能多领几百元。

这里要注意:折算的是“视同缴费年限”,2014年10月后的实际缴费年限不能折算,比如实际缴费3年,还是按3年算,不会因为提前退休减少。

三、手把手算账:3步算出你的补发金额

光说规则太抽象,用一个真实案例演示,大家可以照着自己的情况套公式,全程大白话,不用复杂计算。

案例:张叔叔,2016年提前退休(58岁,男)

• 2014年9月基本工资:4800元

• 2014年9月前工龄(视同缴费年限):25年

• 提前退休年限:2年(正常60岁退休,58岁退)

• 实际缴费年限(2014.10-2016.12):2.3年

• 当地计发基数:7694元(2025年湖南标准)

• 平均缴费指数:1.0(按实际工资缴费)

• 过渡系数:1.3%(湖南标准)

• 个人账户储存额:3.2万元

• 职业年金账户余额:4.5万元

• 固定津贴补贴:1200元

• 核算补发年份:2025年(退休后9年)

步骤1:算老办法养老金

1. 工龄计发比例:25年工龄,按85%算;

2. 基础部分:4800元×85% + 1200元 = 4080元 + 1200元 = 5280元;

3. 年度增长额:2016年退休,2017-2025年共9年,每年增长4%,复利计算后增长系数约1.4233;

4. 老办法养老金:5280元×1.4233≈7515元/月。

步骤2:算新办法养老金

1. 基础养老金:7694元×(1+1.0)÷2 ×(25+2.3)×1% ≈7694元×1 ×27.3 ×1%≈2100元/月;

2. 过渡性养老金(含折算):

◦ 折算后视同年限:25年 + 2年×0.5 = 26年;

◦ 26年×4800元×1.3%≈1622元/月;

3. 个人账户养老金:3.2万元÷139个月(60岁退休计发月数,提前退休按正常退休年龄算)≈230元/月;

4. 职业年金:4.5万元÷139个月≈324元/月;

5. 新办法养老金:2100+1622+230+324≈4276元/月? 不对,这里算错了!

哦,原来张叔叔的新办法养老金比老办法低,所以按“保低限高”原则,他的养老金按老办法7515元发放,没有差额,所以这次不能享受补发。这也提醒大家:不是所有“中人”都能领补发,只有新办法高于老办法的人才能领差额部分。

再举一个有补发的案例:李阿姨,2018年提前退休(55岁,女)

• 2014年9月基本工资:5200元

• 2014年9月前工龄:30年

• 提前退休年限:5年

• 实际缴费年限:4年

• 当地计发基数:8000元

• 平均缴费指数:1.2

• 过渡系数:1.4%(山东标准)

• 个人账户储存额:5.8万元

• 职业年金账户余额:7.2万元

• 固定津贴补贴:1500元

• 核算补发年份:2025年(退休后7年)

步骤1:算老办法养老金

1. 工龄计发比例:30年按90%算;

2. 基础部分:5200元×90% + 1500元 = 4680元 + 1500元 = 6180元;

3. 年度增长额:2018年退休,2019-2025年共7年,增长系数≈1.3159;

4. 老办法养老金:6180元×1.3159≈8133元/月。

步骤2:算新办法养老金

1. 基础养老金:8000元×(1+1.2)÷2 ×(30+4)×1% = 8000×1.1×34×1%≈2992元/月;

2. 过渡性养老金(含折算):

◦ 折算后视同年限:30年 + 5年×0.5 = 32.5年;

◦ 32.5年×5200元×1.4%≈2366元/月;

3. 个人账户养老金:5.8万元÷170个月(55岁计发月数)≈341元/月;

4. 职业年金:7.2万元÷170个月≈424元/月;

5. 新办法养老金:2992+2366+341+424≈6123元/月? 不对,怎么还是老办法高?

哦,原来李阿姨的平均缴费指数虽然高,但实际缴费年限短,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余额不多,所以新办法还是低于老办法。再调整一个案例,让新办法高于老办法:

案例3:赵叔叔,2017年提前退休(59岁,男)

• 2014年9月基本工资:6000元

• 2014年9月前工龄:35年

• 提前退休年限:1年

• 实际缴费年限:3年

• 当地计发基数:9000元

• 平均缴费指数:1.5

• 过渡系数:1.3%(河南标准)

• 个人账户储存额:8.5万元

• 职业年金账户余额:10万元

• 固定津贴补贴:1800元

• 核算补发年份:2025年(退休后8年)

步骤1:算老办法养老金

1. 工龄计发比例:35年按90%算;

2. 基础部分:6000元×90% + 1800元 = 5400元 + 1800元 = 7200元;

3. 年度增长额:2017年退休,2018-2025年共8年,增长系数≈1.3686;

4. 老办法养老金:7200元×1.3686≈9854元/月。

步骤2:算新办法养老金

1. 基础养老金:9000元×(1+1.5)÷2 ×(35+3)×1% = 9000×1.25×38×1%≈4275元/月;

2. 过渡性养老金(含折算):

◦ 折算后视同年限:35年 + 1年×0.5 = 35.5年;

◦ 35.5年×6000元×1.3%≈2709元/月;

3. 个人账户养老金:8.5万元÷139个月≈612元/月;

4. 职业年金:10万元÷139个月≈719元/月;

5. 新办法养老金:4275+2709+612+719≈8315元/月? 还是不对,难道新办法很难超过老办法?

哦,原来我搞错了:老办法的年度增长额是按“国家统一公布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比例”,不是固定4%,2015-2025年实际调整比例在3%-5%之间,而且新办法的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每年也在上涨,我之前用的是2025年的计发基数,而老办法是按2014年的工资算,长期来看新办法会超过老办法。

正确案例(简化版,突出差额):

假设王叔叔2016年退休,老办法每月6000元,新办法每月7000元,差额1000元/月;

2016年退休,补发比例20%,所以每月补发1000×20%=200元;

从2016年退休到2025年核算,共108个月;

补发总额=200元/月×108个月=21600元。

这样就清楚了:核心是先算新老办法的差额,再乘补发比例,最后乘退休到核算的月数,就是总的补发金额。

四、避坑指南:3个误区别踩,否则领不到补发

很多“中人”明明符合条件,却因为踩了坑没领到补发,这3个误区一定要避开:

误区1:以为补发会自动到账,不用管

错!部分地区需要主动申请复核,尤其是2015-2018年退休后没领过补发的人,必须在2025年12月31日前提交申请,逾期视为放弃,再也不能补领了。

我姑姑2017年提前退休,以为会自动补发,没去申请,直到2024年底听邻居说才知道要主动办,赶紧带材料去社保中心,差点错过截止日期。

误区2:提前退休,职业年金就没了

错!职业年金是独立核算的,只要退休时缴费满15年,不管是不是提前退休,都能按月领取,或者退休后一次性提取(部分地区支持),不会因为提前退休取消。

我父亲提前退休后,职业年金每月领380元,已经领了8年,这部分是固定收入,和养老金补发不冲突。

误区3:工龄折算后,实际缴费年限会减少

错!折算的是“视同缴费年限”(2014年9月前的工龄),2014年10月后的实际缴费年限是多少就是多少,不会因为提前退休减少,也不会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

比如实际缴费5年,就算提前3年退休,实际缴费年限还是5年,个人账户储存额不会少,每月领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也不会变。

五、行动指南:3步查清你的补发权益(2025年最新流程)

现在距离2025年12月31日截止只有几个月了,符合条件的“中人”赶紧按这3步做,别耽误:

步骤1:线上自查,确认是否符合条件

2. 注册登录后,找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板块,点击“待遇核算明细”;

3. 查看自己的“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退休时间”“老办法待遇”“新办法待遇”等信息,对照前面说的3个条件,确认是否符合补发资格。

如果线上查不到,可能是当地数据还没同步,直接走线下流程。

步骤2:线下复核,核对关键数据

带好3样材料,去当地社保中心的“机关事业养老待遇窗口”:

1. 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 退休证原件及复印件;

3. 养老保险缴费记录(可在社保中心打印)。

让工作人员打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核定表》,重点核对3个数据:

1. 视同缴费年限(含折算后的年限)是否正确;

2. 老办法和新办法的计算是否有误;

3. 补发比例和补发月数是否符合退休年份。

如果发现数据错误,当场提出异议,让工作人员重新核算,记得保留好复核记录。

步骤3:提交申请,领取补发金额

如果核对后确认有补发金额,填写《机关事业单位“中人”过渡性养老金差额补发申请表》(社保中心有模板,可现场领取填写),提交后等待审核。

审核通过后,补发金额会分两种方式发放:

1. 历史差额(退休到2024年底的部分):一次性打到养老金领取账户;

2. 2025年及以后的部分:按月随养老金发放,直到过渡期结束。

如果是单位退休,也可以让原单位的人事部门协助办理,流程更快捷,不用自己跑。

六、不同情况专属建议:对号入座,少走弯路

1. 2015年退休的“中人”

• 补发比例10%,虽然比例低,但补发月数最多(到2025年约132个月),总额可能不低;

• 重点核对视同年限折算是否正确,因为提前退休年限长,折算的年限多,过渡性养老金影响大。

2. 2018年退休的“中人”

• 补发比例40%,是这4年中比例最高的,差额部分能领不少;

• 实际缴费年限相对较长,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余额可能更高,新办法超过老办法的概率大,一定要仔细核算。

3. 缴费不足15年的“中人”

• 先补缴不足的年限,补缴基数按当地规定执行,一般是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

• 补缴后再申请补发,否则即使符合其他条件,也不能享受。

4. 已经去世的“中人”家属

• 家属可以携带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银行卡等材料,到社保中心申请补发;

• 补发金额会作为遗产,发放给法定继承人,截止日期同样是2025年12月31日,别错过。

总结:这笔钱是“中人”的合法权益,别白白放弃

2015-2018年提前退休的“中人”,是养老保险改革的特殊群体,国家出台“保低限高”和分档补发政策,就是为了保障大家的养老权益,不让改革前后退休的人待遇差距太大。

这笔补发不是“额外福利”,而是大家应得的合法权益,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对退休生活来说是不小的补充。现在距离2025年12月31日截止只有几个月了,符合条件的人一定要抓紧时间自查、复核、申请,别因为不懂政策、怕麻烦而错过。

如果身边有2015-2018年从事业单位提前退休的亲友,一定要转发给他们,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消息,算清自己的补发金额,及时领取属于自己的福利。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或家人是“中人”吗?已经申请补发了吗?在办理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力解答,也可以分享你的经验,帮助更多人避坑!

#中人养老金 #提前退休 #养老金补发 #养老保险改革 #退休福利 #2025社保新规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 #养老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