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获9项荣誉!西安铁道职业学校师生在这项活动竞赛中获佳绩
发布时间:2025-11-27 08:57 浏览量:2
在2025年灞桥区教育局举办的“弘扬延安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大思政教育系列活动中,西安铁道职业学校师生踊跃参与、斩获佳绩,充分展现了深耕红色教育、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良好风貌!
“笔述峥嵘·筑梦未来”主题征文活动学生获奖名单
常彩云老师荣获学生征文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李雨彤《红色延安魂 薪火永相传》 一等奖节选
窑洞里的灯光、延河畔的歌声、南泥湾的稻浪……这些承载着延安精神的意象,如同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在时光的冲刷下愈发鲜明,时刻提醒着我们:延安精神从未走远,它正等待着我们这代人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周末,我来到社区看望李爷爷。李爷爷是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当我来时,他总是找出珍藏多年的旧照片,给我讲他和延安的故事。
“孩子,你看这张照片,”李爷爷指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青年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站在窑洞前,眼神格外明亮。“这是我十八岁那年在延安照的。那时候我刚参军,跟着部队到了延安,心里就一个念头:跟着共产党,打跑反动派,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耿子涵《峥嵘底色里的青春注脚》一等奖节选
“那时候啊,我和你差不多大,跟着老班长往延安走。”赵爷爷的声音带着沙粒般的质感,“天不亮就起身,背包里只有两个窝头、一搪瓷缸水,可心里烧着一团火。走不动了,就唱‘东方红,太阳升’,唱着唱着,腿上就又有劲儿了。”我在笔记本上匆匆记下“信念”两个字。忽然想起曾经研学实践时,老师说延安的土都浸着理想,原来这不是比喻——赵爷爷的脚印、歌声,早就把信念嵌进了那片土地里。
“到了延安,才知道啥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赵爷爷忽然笑起来,“我跟着老战士学纺线,手指头被纺锤磨得全是泡,疼得直咧嘴。可看着纺出的白线变成粗布,做成军装,就觉得那泡疼得值。后来才明白,延安精神是饿肚子时也不肯浪费一粒粮,是扛着锄头也要把荒山种成梯田的倔劲儿。”我凝视着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仿佛看到了在黄土高原上,一群衣衫褴褛但目光坚定的战士,一边生产,一边学习,一边战斗。那种不惧艰难、奋发图强的劲头,不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吗?
王佳宝《学路峥嵘 笔会未来》 二等奖节选
活动现场,退休教师李爷爷向我们展示了一本纸张泛黄的旧式笔记本。他小心翼翼地翻开,内页密布着蓝黑墨水写就的工整字迹,行间甚至还有用铅笔仔细绘下的几何图形。“那时我们常说,一支铅笔要削到捏不住为止,一张草稿纸要正反用上四遍。不是买不起,是那份求得知识的心,比任何东西都珍贵。”他朴实的话语,瞬间击中了我。
回想自己,演算时常半页纸未满便随手撕去,各式笔记本少有善始善终。那份源于历史的珍惜与专注,让我深感惭愧。自那天起,我开始为每个学科建立专属笔记体系,用不同颜色的笔区分重点、难点与心得;草稿纸上,验算过程也变得条分缕析。渐渐地,混乱的知识点被串联成清晰的网络,解题时思路如有了导航——如果说延安精神有形状,那一定是李爷爷笔记本上那些工整的字迹,教会我在方寸之间践行“珍惜”二字,将浮躁沉淀为有序。
张瀚予《藏在日常里的延安精神》二等奖节选
我对延安精神的认知,是从小区里的李奶奶身上开始的。
李奶奶总穿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手背爬着浅纹,却总像有使不完的劲。每天天刚亮,她就拎着磨亮的扫帚下楼,弯腰弓背扫小路,“沙沙”声伴着晨光,成了小区最早的晨曲。那时我只觉得她热心,直到社区那场红色宣讲会,才懂她身影里藏着的重量。
李奶奶坐在台上,紧攥旧布包,指节泛白。“我年轻时在陕北当老师,”她声音不高却清晰,眼神望回从前,“没教室,就扫净漏风的窑洞;没课本,我趴在土炕刻蜡纸,手指麻了也不停。”
有人问“苦吗”,她笑了,眼角堆起细纹:“苦呀!冬天粉笔硌手掉渣,夏天蚊虫叮得满胳膊包。可你看——”她轻展开布包,拿出泛黄照片,指尖点着上面的孩子,“这些娃后来当医生、回村当干部,再苦都值!这就是延安精神,没条件,咱自己造!”
胡靖茜《弘扬延安革命精神,争做新时代好青年》 三等奖节选
“刘爷爷,您在延安革命时期,您一定经历过很多困难吧,您可以说一说您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战役吗”我对刘爷爷问道。刘爷爷沉思了一会,回答道:“那次我跟战友一起执行任务,好不容易摸到敌人的据点,准备看一下敌人据点的部署,那天的雾很大,我和战友看不清,一点一点向前摸索,快要摸索到敌人内部时,一个手电筒照了过来。当时我和战友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被发现,敌人搜索了半天,最后躲了大半夜我们才出来。”听了之后的我心情也跟着紧张,真的是,在那个战争年代,时时刻刻都有危险,但是多亏了这些前辈爷爷,发扬无私奉献,不怕危险的精神,我访谈结束后向刘爷爷致谢,最后我给刘爷爷鞠了躬。感谢的不只是刘爷爷,更是所有前辈的付出,让我们这些后辈有了幸福的生活。
延安精神就像一束穿越时空的光,照亮着我们成长的路。作为新时代青少年,不用喊出惊天动地的口号,只需把这份精神藏进日常,学习时踏实专注,遇困时坚韧不拔,与人相处时真诚相待,这便是对前辈最好的告慰,也是对延安精神最生动的传承。
“薪火讲堂·立德树人”教学设计活动教师获奖名单
第九届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微课程教学设计展示交流活动获奖作品名单
耕耘结硕果,奋进正当时。
愿全体师生以榜样为灯,笃行不怠,
在成长之路上勇攀高峰!
供稿:西安铁道职业学校
责编:杨阳
编辑:刘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