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和考编别瞎报:看完这篇 你连“报哪个岗能少100人抢”都门清
发布时间:2025-11-25 22:57 浏览量:3
一、先把“根本区别”说透:不是“铁饭碗”的区别,是“你要过啥日子”的区别
很多人把考公、考编混着报,觉得都是“不失业”,但这俩差的根本不是“编制颜色”——是你接下来几十年要干的活、拿的钱、能走的路,全不一样。
考公(行政编):你是“公家的人”,管的是“事儿”
比如街道办写通知、税务局收税、教育局审学校资质——核心是“执行政策、管事儿”。好处是“身份硬”,只要不犯大错,退休前基本稳;晋升靠“职级”,比如从科员到科长,到点够资历大概率能升;缺点是“钱死”,同一地区同级别公务员,工资差不了500块,想靠这个发财别想。
考编(事业编):你是“专业的人”,干的是“活儿”
比如学校老师上课、医院护士扎针、图书馆管理员整理书——核心是“靠专业技能服务”。好处是“钱能涨”,职称越高工资越高(比如中学高级教师比初级多拿2000+);缺点是“单位说了算”,比如你在乡镇卫生院和三甲医院,工资能差出一倍,而且晋升得“等坑”,没空缺职称再高也白搭。
一句话选方向: 想管事儿、求稳、能接受“饿不死也富不了”,选考公;想靠专业吃饭、能接受“单位好坏决定待遇”,选考编。
二、报岗的“信息差”:别人不知道的“少100人抢”技巧
你以为考不上是“分不够”?其实80%的人是“岗选错了”——同样的分,有的岗100人抢,有的岗10人报,差的就是这几个细节:
1. 考公:别盯着“三不限”,找“限制条件叠buff”的岗
“三不限”(不限专业、学历、经验)看着门槛低,实际是“万人坑”——2025国考某三不限岗竞争比11889:1,相当于你笔试考75分都不一定进面。
换个思路: 找“专业+证书+党员+基层经验”叠在一起的岗。比如某市监局岗要求“法学专业+法律职业资格证+党员+2年基层经验”,去年只有32人报,进面分比三不限低15分。
我朋友的例子: 他学会计,有初级会计证,报了财政局“会计岗+证书要求”,竞争比直接从200:1降到25:1,笔试68分就上岸了。
2. 考编:别只看“统考”,“单招”才是“捡漏王”
大家都盯着全省事业单位统考,但很多医院、学校会“单招”——比如某中学缺英语老师,直接发公告招1人,要求“英语专业+教资”,因为知道的人少,经常10人以内竞争。
怎么找: 关注当地人社局官网、目标单位公众号,比如“XX市第一人民医院招聘”,每周刷2次,别等统考扎堆。
3. 通用技巧:用“岗位痛苦点”筛人
有的岗“要求高”,但也“没人愿意去”——比如“经常加班写材料”“需驻村5年”“夜班轮值”,这些“痛苦点”会帮你筛掉一半竞争者。
我同事的操作: 他报了街道办“文字岗+经常加班”,别人嫌累不敢报,最后竞争比1:25,他申论72分轻松第一。
三、考试的“隐藏难度”:考公和考编,到底哪个更“难”?
别听人说“考公比考编难”——这得看你擅长啥:
考公(行测+申论):拼“速度+脑子”
- 行测:120分钟做135题,平均40秒一道,比如“数量关系”考的是“快速算”,“资料分析”坑在“单位陷阱”(比如题目写“亿元”,选项写“万元”)。
- 申论:不是“写作文”,是“抄材料+踩点”——比如2025国考申论题“如何提升基层治理效率”,答案全在材料里,你要做的是把“社区建微信群”改成“搭建数字化沟通平台”。
考编(公基+专业):拼“记性+专业”
- 公基:考“政治+法律+常识”,比如“二十大报告里的新表述”“民法典里的婚姻冷静期”,纯靠背,但范围广,你得用“思维导图”串知识点。
- 专业:比如教师岗考“教育综合”(教育学+心理学),护士岗考“护理知识”,这部分是“会就会,不会蒙都蒙不对”——我表妹学护理,考编专业题考“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她闭着眼都能写对,比考公轻松多了。
总结: 脑子快、会抓重点,考公占优;记性好、专业硬,考编更稳。
四、备考的“反套路”:别信“题海战术”,这3个方法比刷题有用
90%的人备考是“白天刷行测,晚上背申论”,但真正能上岸的,都在“反着来”:
1. 行测:别刷“新题”,刷“错题”
你刷100道新题,不如把10道错题复盘3遍——比如资料分析总错“增长率计算”,就把近5年真题里的同类题全找出来,总结“先算基期再算增长”的步骤,下次看到直接套。
我的错题本: 分“错误类型”(比如“单位错”“公式错”),每周把同类型错题重做一遍,行测从62分提到78分,就靠这招。
2. 申论:别写“大作文”,先练“小题”
申论得分大头是“小题”(归纳概括、对策题),占60分,大作文只占40分。很多人天天写大作文,结果小题漏点,总分还是低。
练小题的方法: 拿真题材料,先自己写答案,再对着参考答案标“踩分点”——比如材料里“社区组织志愿者巡逻”,你写“加强社区安保”就没分,得写“组建志愿者巡逻队伍,强化社区治安防控”才踩点。
3. 考编专业题:别背“课本”,背“真题”
专业题考的是“岗位常用知识”,不是“课本难题”——比如教师岗考“如何处理学生早恋”,你背“教育学原理”没用,得背“先沟通、再引导、最后和家长配合”的实操步骤,这些真题里全有。
五、最容易踩的“坑”:这3件事别做,做了就是白考
1. 别“考公不异地,异地不乡镇”
我朋友考了异地乡镇公务员,入职后发现“语言不通、没朋友、晋升没机会”,干了2年想辞职,结果有5年服务期,只能硬熬。
建议: 除非你能接受“在当地定居”,否则别报离家500公里以上的岗;乡镇岗优先选“自己老家的”,至少熟人多、生活成本低。
2. 别“全职备考超过1年”
全职备考很容易陷入“焦虑→刷手机→熬夜→效率低”的循环,而且考公是“零和博弈”,你耗1年,对手可能是刚毕业的应届生,身份优势比你大。
我的节奏: 在职备考,每天学3小时(早上1小时背公基,晚上2小时刷行测),周末模考,半年上岸,比全职的效率还高。
3. 别“信模板”,尤其是面试
面试时你说“我会努力提升自己”,考官直接给低分——他们想听的是“具体咋干”。比如问“如何处理群众投诉”,你得说“先把群众请到办公室倒杯水,再记录投诉内容,24小时内给回复”,越具体越加分。
结尾:你觉得“考公/考编”是“躺平”,还是“选对路”?
现在很多人说“考公是躺平”,但我觉得更像“选一条看得见头的路”——不用怕裁员,不用愁35岁危机,能踏实地过小日子。
但也有人说“考编是妥协”,因为专业再好,也得看单位脸色。
你呢?你觉得考公、考编是“求稳”,还是“另一种奋斗”?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我是幸运,每天都会分享:中小学教育、亲子成长、民生政策、法律法规相关的实用知识。感谢大家的关注,愿大家都有爱且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