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国考6大热门文科,第3岗超2000,选对少走3年弯路

发布时间:2025-11-22 15:04  浏览量:1

202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岗位名单发出来一段时间了,里面有很多信息文科生都会在意,把这些数字和方向搞清楚,现在选专业或者打算考公的同学就能少走些弯路,接下来把重点说清楚,大家就知道哪些岗位文科专业多、哪些又不太难抢,怎么做才更靠谱。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u3BUeJkv

从岗位数量汉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和法学在文科岗位中最为突出。汉语言类岗位有2464个,占文科岗位的12.3%,这类岗位大多数集中在宣传系统、机关办公室以及文化部门等单位的秘书岗位上,招聘时非常看重应聘者的文字能力与公文写作能力,而且会经常要求新媒体文案写作能力,公众号文章、政策解读、会议纪要等内容都需要写,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更为有利,大约七成岗位只招收应届毕业生,平均竞争比约为1:53,比起没有专业或者时间限制的岗位要好很多。现实中认识一些汉语言专业的同学,今年符合报名条件的岗位清单就占据了两页纸,选择范围明显变宽了不少。

新闻传播类有2198个,占了总数的11%,去处常见的是融媒体中心、政府新闻办、宣传系统的政务新媒体团队,岗位要求包括舆情分析,新闻策划,突发事件应对,宣传活动组织,新媒体运营等等,竞争很分化,省级或者中央层面的重要新闻岗位竞争非常激烈,可能上百人争一个名额,在县区和基层的融媒体中心等岗位上竞争就会温和很多,低到大概一比二十的样子,我身边就有在县区融媒体工作的人,负责政务账号运营,粉丝涨得快还得到单位表扬,这样的经历挺受面试欢迎的。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u3DKjTLh

法学类岗位数量最多,6762个,占总招录人数的17.74%,法学专业去向有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纪检监察等单位,这类岗位比较稳定,社会地位较高。很多岗位会把法律职业资格证有法律职业资格证的应届生平均竞争比大概在1:15左右,没有证的话大概是1:28左右。现实中也有类似的例子表明,提前准备好证书很重要,有个学妹从大二开始准备法律资格考试,在毕业时拿到了证书并且去了法院工作,她的职业生涯规划非常明确。

英语和其它外语岗位一共667个,适合语言能力好或者会第二外语的同学。这种岗位一般在外交部、海关还有驻华的国际组织工作,这些单位的工作通常要求“英语+专业”,比如法律英语或者经贸英语,有些岗位对英语水平有具体分数或者证书的要求,比如说CET-6分数线或者小语种资格证,身边就有邻居的孩子是学英语加日语,在报考上海关的时候成功了,工作的待遇跟环境都不错。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u3ESV7DA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岗位有630个,是工作比较稳定且竞争小的方向,适合想从事档案和信息管理的同学。去向为档案局、图书馆、政务信息中心等,需要学习数字档案管理和数据检索技巧,基层档案岗较多,县区档案馆的竞争比大概在1:30左右,工作压力较小,作息规律。

资产评估类岗位有628个,适合数字敏感、想要体制内从事经济工作的学生。去处基本是财政局、审计局或者国有资产管理单位。证书很重要,比如注册资产评估师或者CPA、CPA同类证照,有些案例就是先考到CPA再去财政系统负责国有资产工作的人,在职业上会更受重视。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2026年国考在岗位投向上基层倾斜比较明显,大概有2.8万左右的计划是投向县乡基层,并且对于年龄和工龄方面也是稍微宽松一些。面向基层的岗位一般会有专门名额,而面向参加过“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人员的岗位竞争压力也不大。身边就有同学参加了“三支一扶”,最后服务期满后报考了面向服务基层人员的岗位,在笔试和面试中都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成功上岸。

从整体趋势来看,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复合能力。单专业的正在逐渐淡化,专业加技能的考生更受欢迎。例如汉语言+新媒体运营、法学+数据分析、英语再加法律或者经贸知识等等这样的组合更容易匹配到岗位需求上。拿到证书可以降低竞争度,优先推荐拿证方向有:法律职业资格证、CPA或相关评估类证书、全媒体运营类证书和数据分析类证书等。

准备时间要提前,建议大三或者大四就开始着手考取资格证、熟悉实务技能等,证书和经验的提前获取比毕业后临时抱佛脚更有利。有法学背景的学弟大三开始每天投入固定时长学习,毕业前拿到法律职业资格证,最后顺利入职检察院。这样的例子不少,早做准备一般会轻松些。

实务技能上,建议多花点时间学新媒体运营和短视频制作、舆情分析、数字档案管理、第二外语以及一些基本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能做一点视频剪辑和数据表格的人,在宣教岗、督查岗、信息化岗的面试中会更占优势,哪里有证书就去考哪张证,哪怕不能一次性把所有证书都拿到手,也先搞出个合理的证书组合搭配自己的专业方向也不错。

报考策略上,能去基层就先选基层岗位,这样竞争小很多。申请的时候注意岗位限制,“只招应届生”的岗位和面向基层服务人员的岗位一般竞争较小。“三不限”岗位最卷,可能一百个人才挑一个。合理筛选目标岗位比盲目投递效果好。

把准备工作具体化: 确认好目标岗位之后,先搞清楚有没有证书或者语言成绩的要求,按照计划安排时间来拿下这些考试任务;同时也不落下实务上的积累工作,可以去参与学生媒体、实习以及到基层服务等等类似的项目;面试前要多多练笔提升写作和表达的能力,特别是公文与政策类文稿的撰写能力一定要加强练习;报考之前也得好好比对一下不同岗位的具体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做出更切实可行的选择。

就文科岗位而言,汉语言、新闻传播和法学占比靠前,在各自的领域有各自的优势与门槛;英语、档案类是具有特色的方向,岗位虽然较少但是对口性高竞争相对温和;资产评估这类经济类的岗位也能提供稳定的出路。复合能力与证书会极大提升上岸率,希望能帮助在校生及家长更加明确方向,规划备考以及职业道路。觉得有用的话可以转发或者在相关平台提问交流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