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男子做十多年厨师后当职业主播:追着郭有才跑1年,又守了鸡排哥1个月,睡帐篷自己做饭每天花二三十

发布时间:2025-11-26 08:53  浏览量:1

王荣云的老家在江西宜春农村,在成为主播之前,他的人生轨迹几乎都与 “厨房” 绑定。16 岁开始学厨师,此后十多年里,他辗转多个城市打工,两次去上海,前后待了近十年,在餐馆、酒店、农家乐里颠勺、配菜,每天重复着切菜、烹饪、打扫厨房的工作。“那时候觉得自己被困在厨房里,圈子小,挣的钱也只够糊口。” 王荣云后来回忆,常年在外打工的他,没结婚,哥哥十多年前外出后杳无音讯,姐姐早已出嫁,家里只剩年迈的母亲,他只能请邻居帮忙照顾,每个月按时寄生活费回去。

2023 年,王荣云回到宜春,在一家离老家不远的农家乐当厨师,本以为能兼顾工作与家庭,可没想到 2024 年初,农家乐因经营不善关门歇业,他突然失了业。看着身边有人拍短视频、做直播能挣钱,王荣云动了心思 —— 此前他偶尔会拍些生活日常发在网上,虽然没什么流量,但至少 “自由”。“当时没多想,就是觉得做主播不用被困在一个地方,或许也是条新出路。” 他说。

2024 年 7 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正式将 “网络主播” 确定为国家认可的新职业,定义为 “基于互联网,以直播、实时交流互动、上传音视频节目等形式发声、出镜,提供网络表演、视听信息服务的人员”。《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主播账号数量突破 1.8 亿,职业网络主播数量超 3800 万。王荣云并不知道这些官方定义和数据,他只是凭着一股 “试试” 的念头,一头扎进了主播行业,成了千万从业者中的一员。

刚开始做主播时,王荣云毫无头绪。他不会唱歌跳舞,写不出有趣的文案,更不懂怎么 “立人设”,只能拍些自己做饭的日常,偶尔开直播跟网友闲聊,直播间人数常常只有个位数。“那时候很着急,觉得自己没天赋,也没人带,不知道该往哪走。” 王荣云说,直到看到有人追着热点主播 “蹭流量” 涨粉,他才找到了方向 ——“既然没别的本事,那就跟着热点走,至少能让更多人看到我。”

王荣云把自己定位成 “战地主播”,哪里有热点,就往哪里去。他追的第一个热点,是主播郭有才。2024 年初,郭有才因接地气的风格爆火,身边聚集了大批追随的小主播。王荣云看到后,立刻开车赶到山东菏泽火车站 —— 当时郭有才活动的主要地点,成了追随队伍中的一员。

这一追,就是一年多。在追随郭有才的日子里,王荣云去过浙江、贵州、四川、安徽、湖北等多个省份,足迹遍布 10 多个城市。2024 年 6 月 9 日,他在账号上发布 “小江西追随有才班长一周年纪念日” 的视频,画面里是他在某个活动现场举着手机直播的场景,背景里能看到郭有才的身影和拥挤的人群;8 月 19 日,他又在贵州威宁火车站外拍视频,配文 “追随有才班长的第 39 站”,视频里的他穿着简单的 T 恤,脸上带着疲惫却又执着的神情。

“郭有才养活了很多小主播,我就是其中一个。” 王荣云坦言,最多的时候,有 100 多个小主播跟着郭有才,他是最忠实的一个 —— 每天最早到活动现场,最晚离开,哪怕只是举着手机拍郭有才的日常,他也觉得 “有希望”。为了节省开支,他很少住酒店,大多时候睡在车里,或者在附近搭帐篷;吃饭也自己做,买最便宜的菜,一口锅、一个炉子就能解决。“那时候每天就花二三十块钱,能省则省。” 他说。

2024 年 9 月,郭有才的热度稍有下降,王荣云又把目光投向了新的热点 —— 江西景德镇的 “鸡排哥”。鸡排哥因推着三轮车卖鸡排,凭借实惠的价格和幽默的谈吐爆火,每天出摊时都有大批顾客排队,也吸引了不少主播前来蹭流量。王荣云得知后,立刻赶到景德镇,在鸡排哥的摊位附近安营扎寨。

每天清晨 6 点多,天还没亮透,王荣云就搭好手机支架开始直播。鸡排哥的摊位在城郊珠山大道路段,早上行人稀少,鸡排哥要到下午 3 点才会骑着三轮车来出摊,排队的顾客中午才会出现,空旷的现场常常只有他一个人。他就对着手机,跟直播间里寥寥无几的网友介绍周边环境,或者聊自己的近况,偶尔有人提问,他会立刻笑着回应,语气里满是热情。

等到下午鸡排哥出摊,现场热闹起来,王荣云就举着手机使劲往人群里挤。但他又跟其他主播不同 —— 别人会主动上前跟鸡排哥互动,争取一起进入直播画面,他却只是远远地拍,很少说话,生怕打扰到别人。酷热的天气里,他接连几天穿着同一件花衬衣,晚上洗干净,挂在帐篷杆上晾干,第二天早上接着穿。有网友在直播间问他 “怎么总穿这件衣服”,他笑着说:“这件衣服舒服,洗了晾干快,不耽误事。”

在景德镇的一个月里,王荣云的抖音账号因违规被封,只能用视频号直播。他没抱怨,反而觉得 “是个机会”,想趁机把视频号养起来,涨点粉丝。他成了最早出现在鸡排哥摊位前的外地主播,也是守得最久的一个 —— 每天比其他主播来得早,离开得晚,哪怕鸡排哥收摊后,他还会留在现场,跟网友介绍 “今天鸡排哥卖了多少份”“排队的人多不多”,直到天黑透了才回到帐篷。

一位长期关注王荣云的网友说:“他很努力,也很真诚,不像有些主播只会炒作,他就是安安静静地直播,把自己看到的都告诉大家。” 王荣云自己也说:“我没别的本事,只能靠真诚和努力,尽量给粉丝提供点有用的信息,或者陪他们聊聊天,提供点情绪价值。”

帐篷里的生活:每天二三十元的生存成本

王荣云的 “家”,大多时候是一顶蓝色的帐篷。在景德镇时,他把帐篷搭在城郊的露营基地,“这里能洗澡,还能充电,方便直播”。国庆节后,游客都离开了,开阔的草坪上只剩下他这一顶小帐篷。帐篷前摆着折叠椅、迷你煮饭炉和一张小方桌,桌上放着油盐酱醋和几个装着蔬菜的塑料袋 —— 这就是他的 “厨房”。

每天早上,王荣云会先在帐篷前煮点粥或者面条当早餐,然后收拾好东西,提着手机支架去鸡排哥的摊位直播;中午如果不忙,就简单煮点米饭,炒个青菜;晚上回到帐篷,再做一顿稍微丰盛点的饭,比如煮个鸡蛋、炒个土豆丝。“都是最便宜的菜,一顿饭成本也就几块钱。” 他说,算上水电费、偶尔买些生活用品,每天的生活成本能控制在二三十元以内。

晚上睡觉前,王荣云会坐在帐篷前的折叠椅上,借着手机屏幕的光刷视频。有时候是 “复盘” 白天的直播,看看哪里说得不好,哪里可以改进;有时候只是发呆,想着 “明天能不能多几个观众”“什么时候能多卖几单货”。空旷的草坪上很安静,只有风吹过的声音和远处偶尔传来的汽车鸣笛声,他一个人坐着,身影在夜色里显得有些孤单。

这样的生活,王荣云早已习惯。在追随郭有才的时候,他甚至住过桥洞。2024 年 10 月,郭有才在浙江诸暨参加活动,王荣云没找到合适的露营地,就把帐篷搭在一个桥洞下。他在帐篷前直播做饭,不少路过的主播来蹭饭,他也热情招待,没想到那段时间 “小火了一把”,直播间人数偶尔能破百,打赏收入也多了些 —— 那个月,他挣了 1 万多元,是做主播以来收入最高的一个月。

但这样的 “好运气” 并不常有。大多数时候,他的收入都很不稳定。在景德镇守着鸡排哥的一个月里,他不仅没挣到钱,还倒贴了几百元生活费;如今在赣州卖脐橙,5 天只卖了不到 100 单,每单 5 斤装的挣两三块,10 斤装的挣四五块,算下来总收入还不够覆盖每天的开支。“主要收入还是靠直播间打赏,大多是郭有才的老粉丝给的,他们觉得我努力,就支持一下。” 王荣云说,要是没有这些打赏,他可能早就撑不下去了。

更让他压力大的是,每个月还要给母亲寄生活费。“我妈不知道我做主播这么难,以为我在外边挣了钱,我也不想让她担心。” 王荣云说,有时候实在凑不够钱,就跟朋友借点,等后面有收入了再还。老家的亲戚朋友也不懂 “主播” 是做什么的,偶尔打电话问他 “最近在忙什么”,他只能含糊地说 “在外边做点小生意”,不敢细说自己的处境。

做主播一年多,王荣云的账号加起来才 5 万左右粉丝,而且大多是跟着郭有才时涨的 “路人粉”。今年以来,他明显感觉到进入了涨粉 “瓶颈期”—— 不管是追热点,还是尝试户外做饭、野外生存、体力 PK 等内容,粉丝数量都没什么起色,直播间人数也一直徘徊在几十人,很少能突破百人。

“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只笨鸟,没人带,没技能,只能比别人多花点时间,多跑点地方。” 王荣云说,为了涨粉,他几乎每天都直播,一场 3 个小时,一天播 3 场,哪怕直播间只有几个人,他也会坚持播完。有网友劝他 “别这么拼,身体会垮的”,他笑着说:“不拼不行啊,我没别的路可走。”

最近,卖完脐橙的王荣云又陷入了纠结 —— 有熟络的主播劝他去重庆奉节的 “索图大舞台”,那里最近有网络达人组织活动,热度很高,或许能蹭到流量。但他心里没底:“重庆太远了,过去要花不少钱,而且不知道去了能不能涨粉,万一又是白跑一趟怎么办?”

他也常常问自己:“我还适合做主播吗?这条路还能走下去吗?” 有时候直播到深夜,看着直播间里寥寥的人数,他会突然觉得疲惫,甚至想过放弃,重新找份厨师的工作。“至少做厨师能挣稳定的钱,不用每天担惊受怕没收入。” 他说。

可真要放弃,他又舍不得。一年多来,虽然没挣到多少钱,但他已经习惯了主播的生活,也对 “火起来” 抱有期待。“万一哪天就涨粉了呢?万一哪天就能多卖几单货呢?” 他总是这样安慰自己。而且,他也不知道自己除了厨师和主播,还能做什么 —— 十多年的厨师生涯,让他除了做饭,几乎没有其他技能。“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停不下来,也不敢停下来。”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