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一生两院、一师双能”教学 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11-25 14:35 浏览量:1
在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一场静悄悄的教学改革正在进行。学生们上午还在教室学习供应链理论,下午已走进京东物流产业园参与真实分拣;教师既是讲台上的讲师,也是企业一线的技术顾问。这一切,源于学校近年来全力推进的“一生两院、一师双能”教学新模式。
双轨并行:打破课堂与岗位的壁垒
“在京东物流产业学院,每天操作智能分拣系统的实战经历,让我在求职时优势明显。”物流专业学生小吴的感受,正是“一生两院”模式的生动体现。
“一生两院”创新地将学生的学习生涯划分为教学学院和产业学院两个阶段。教学学院夯实理论基础,产业学院锤炼实战能力。这种“理论+实战”的双轨制培养,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完成了从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转变。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理事长李盛艳表示,深化教学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抓手,学校大刀阔斧推进教学改革:构建“数字文化服务专业群”等特色专业集群,形成“一体两翼”专业格局;深化“岗课赛证”融合,2024年师生参与省级以上竞赛30项,斩获奖项71项;建立“规划-执行-监督-反馈-改进”的质量监控闭环机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课堂革命:把产业需求融入教学血脉
在教学学院,一场深刻的“课堂革命”正在发生。学校不是简单地进行专业调整,而是将产业需求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
学校构建了以汽车技术、物流电商为主体,教育服务、护理医药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专业格局。在这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成效显著:2024年师生参与省级以上竞赛30项、获奖71项,创历史新高。
校科研处处长叶华介绍,学校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引入企业评价和第三方评估,学校构建了完整的教学和科研质量反馈机制。同时,以职业教育活动周为载体,开展电商直播助农、美育作品展等实践活动,升级华为ICT机房等实训基地,探索“信息技术+数字文化”双驱动的数字化教学路径。
这些改革让学生受益匪浅。近3年,学生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项214项,其中国家级奖项47项。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实战淬炼:产业学院成就能工巧匠
如果说教学学院是“蓄水池”,那么产业学院就是“淬火炉”。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的多个产业学院,成为学生技能提升的关键平台。
与京东物流集团共建的供应链产业学院,让学生直面智能物流的最新实践;与魅丝蔻集团共建的数字电商产业学院,提供真实的直播运营场景;与浙江大华共建的数智物联产业学院,则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物联网技术。
在这些产业学院里,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深度参与者。他们参与真实项目运作,处理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这种“学中做、做中学”的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积累了丰富的职场经验,实现了“毕业即上岗、上岗即胜任”。
双师锻造:从“教书匠”到“工程师+”
“一生两院”模式的高效运转,离不开“一师双能”的师资保障。学校明确提出,教师要既能站稳讲台,又能驰骋职场。
学校与京东集团、江铃集团等60余家企业合作,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每年安排青年教师赴企业顶岗实践,参与真实项目,将产业前沿的新技术、新工艺带回课堂。
针对青年教师成长,学校实施“一对一”导师制,为每位新教师配备教学名师进行指导。通过“先锋领航 聚仁智汇”大讲堂、教学能力竞赛等活动,加速青年教师从“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的跨越。
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占比已达50%。近三年,教师获得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12项,发表高质量论文120余篇,将行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课堂参与度大幅提升。
经过数年实践,“一生两院、一师双能”模式已结出硕果。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先后承办多项省级大赛,办学成绩获主流媒体报道200余次。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雷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