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个税扣除确认!这样填多退几千元,14个坑千万别踩
发布时间:2025-11-25 15:35 浏览量:1
12月1日个税扣除确认启动!这样填多退几千,14个坑必避
12月1日起,2026年度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确认正式开启,截止至12月31日。这看似简单的“指尖操作”,实则藏着多退几千元的福利密码,也埋着不少容易踩的税务陷阱。很多人随手点“一键确认”就了事,殊不知可能白白错失减税红利,甚至面临补税风险。
个税扣除确认并非形式主义,而是“一年一清零”的政策要求。若不及时确认,2025年的扣除信息会自动失效,2026年将无法享受婴幼儿照护、赡养老人等专项优惠;若信息有变动(如生娃、换工作、房贷还清)却未更新,要么漏享扣除少退税,要么违规扣除需补税。哪怕信息无变化,也建议核对确认,避免系统故障导致优惠“失踪”。
想多退税款,核心是吃透7项专项附加扣除规则。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均为每月2000元/人,赡养老人每月合计3000元,继续教育按学历教育400元/月或职业资格证3600元/年扣除,住房贷款利息每月1000元,住房租金按城市级别分800/1100/1500元三档,大病医疗自付超1.5万元部分可限额8万元扣除。关键技巧是让收入高、税率高的一方全额扣除夫妻共享项目,比如房贷利息让年薪20万(20%税率)的一方扣除,每年能多省1200元。
14个高频坑务必避开:一是一键确认不核查,失效信息未删除导致补税;二是亲属关系填错,将公婆/岳父母列为赡养对象;三是重复扣除,夫妻双方同时全额申报子女教育;四是超限额扣除,非独生子女赡养老人每月扣超1500元;五是证书不符合要求,填报国外证书或非目录内资格证;六是房贷利息超期扣除,超过20年仍继续申报;七是同时享受房贷利息和住房租金扣除;八是大病医疗填报总费用而非医保自付部分;九是子女毕业未终止教育扣除;十是换工作后未更新扣缴义务人;十一是虚构租房、子女信息造假退税;十二是职业资格证后续培训重复扣除;十三是首套房贷款已享受过扣除再申报;十四是扣除年度选错,将2026年扣除填成2025年。
确认流程其实很简单:打开个税APP,进入“专项附加扣除填报”选择2026年度,信息无变化则一键带入后逐项核查,有新增或变动则点击修改/新增,提交后查看“已提交”状态即可。换工作的需及时更新扣缴义务人,确保新单位能正常预扣。
个税扣除是国家给打工人的合法福利,不是“薅羊毛”。诚实地填对信息,既能保住辛苦钱,又能避免税务风险。距离截止仅剩一个月,赶紧登录APP完成确认,别让本该到手的退税红包悄悄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