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瓦剌职业技术学院的356天,朱祁镇过得如何?
发布时间:2025-11-24 18:32 浏览量:3
23岁那年,明英宗朱祁镇带着50万人的考察团,与瓦剌交流学习,后来在瓦剌职业技术学院留学深造,一年后毕业回国。
求学心切可以理解,可瓦剌不比大明,塞外苦寒,漫天的黄沙,刺骨的寒风,还有彻夜的狼嚎。朱祁镇的留学生涯,怎一个苦字了得!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大明的天塌了,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消息传至京师,皇太后孙氏、皇后钱氏婆媳俩抱头痛哭,京师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朱祁镇从九五之尊降为战俘,从天堂跌入地狱。其间的惊惧、恐惑、凄凉自不待言。刚被瓦剌俘获时,他搞不清楚也先(瓦剌太师)的意向,心中惴惴不安。
此时的朱祁镇才23岁(虚岁),想起京师岁月,出则卤簿大驾,入则锦衣玉食,臣民亿万,一呼百应。如今成了瓦剌的阶下囚,生死难料,心情自是沮丧到了极点。
大明皇帝被俘,最高兴的当然是也先,他本意是按照惯例,趁着秋高马肥带着队伍抢劫过冬的物资,事先也没有做进攻北京的军事部署。
现在皇帝在手里还有啥不好办的,根本不用硬抢,直接开价就行了。
也先对朱祁镇表面很恭敬,说是要“奉送”皇上回京。朱祁镇着急脱离苦海,失去理智,竟听信也先之言毫不负责地给怀来、大同、北京写信,要求厚赏瓦剌。
殊不知,朱祁镇此举是开门揖盗。
当明朝将大量的金银、绸缎送到也先面前时,也先只字不提送朱祁镇回北京之事,这不禁让朱祁镇更加黯然神伤。
八月二十三日,也先进入蒙古地界。此时正是深秋,草枯树黄、黄沙漫天,朱祁镇随身衣物尽失,一路上吃了不少苦,至九月十六日,到达也先大营。
同时,明朝使臣也从北京赶至,带来了礼物和皇太后给朱祁镇的御寒衣物。使臣没被允许面见朱祁镇,只好转告朱祁镇:郕王朱祁钰已于九月初六日即皇帝位,您如今已被奉为太上皇了。
有了奇货可居的朱祁镇,也先的野心膨胀了,内心的喜悦让他想起祖先当年的雄风,京师的繁华似乎近在眼前,唾手可得。
经过充分的准备,也先率军南下。一路上朱祁镇喊话叩关,进展十分顺利,只用了五天时间,即九月二十八日,也先就到了大同;十月十一日,瓦剌大军在北京城下摆开阵势,大战一触即发。
接下来就是北京保卫战,在兵部尚书于谦的指挥下,连续五六日的厮杀,箭矢如蝗,炮声震耳。
也先没占到便宜,又怕被抄了后路,且战且退,于十一月十六日退回蒙古,此时,已是隆冬时节,朱祁镇一路风驰电掣,早已疲惫不堪。
02朱祁镇被俘时,身边只有三个随从,一个是袁彬,一个是杨铭,另一个是卫沙狐狸。史称“英宗北狩,历时一年,往复出塞,上下关坂,昼夜渡涧,涉险冒冻,周旋无矢,唯赖三人。”
在也先大营,朱祁镇住的帐房设在苏武庙,君臣四人苦中作乐,关系很是和谐。
战俘的日子自然是不好过的,但朱祁镇是皇帝,日子显然又比一般的战俘好一点。
根据袁彬后来的记述:“也先等人待上皇还较客气,每二日进羊一只,七日进牛一只,逐日进牛奶马奶。也先每宰马设宴,奉上酒,就自弹虎拨思儿唱曲,众达子齐声和之。得知院、大同王、赛罕王跪奉上酒”。
如果袁彬所言属实,至少也先和瓦剌高层,还是将朱祁镇当个皇帝来对待的,对他也不算太苛刻。
也先不是一个糊涂人,要不然他也不可能统一蒙古各部,将瓦剌打造成仅次于大元帝国的强大政权。
不过瓦剌在北京一败,也先也深知无法吞掉明朝,也就无法断绝与明朝的经济联系。这样一来,如何处置朱祁镇、对待朱祁镇,都将是影响瓦剌与明朝关系的重要因素。
为了讨好朱祁镇,也先还曾想把妹妹嫁给朱祁镇,以结成郎舅关系,但被朱祁镇婉言拒绝。
蒙古部落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居住点,朱祁镇在苏武庙住了40天,就一直跟着也先来回迁徙,期间又是一番奔波。
景泰元年(1450年)正月初一日,是汉族传统的新春佳节。越是到节日,朱祁镇越发感伤,作为“皇帝”,他亲手写下表文,宰羊一只,祝告天地,行十六拜大礼,象征性地向列祖列宗汇报工作。
这是朱祁镇出生以来过得最清净、最寂寞的一个新年,既无隆重的庆典,也无宫廷的宴筵,只有袁彬等几个随从相伴。
每一个夜晚对朱祁镇来说都是煎熬,好不容易熬到了春天,草芽窜出土地,迎来了大自然的转机,可朱祁镇的命运是否会随之而至呢?
日子难过的还有也先,原以为朱祁镇奇货可居,不料明朝另立新君,再遭北京一败,此时的朱祁镇已成烫手山芋。双方的议和也在紧锣密鼓中进行着。
日盼夜盼的大明使臣总算是来了,也先答应送朱祁镇回京,就是价码要的太高,不仅要明朝派出高级别大臣奉表迎驾,还得交上一笔丰厚的赎金。
03景泰元年六月二十六日,瓦剌派遣使臣至京师求和,朱祁钰亲自接见,文武大臣呼声很高,建议迎回太上皇。朱祁钰皇帝当上了瘾,只答应议和,对迎回朱祁镇却不积极。
经过几番商议,以礼部右侍郎李实为正使,组成使团,于七月十一日抵达也先大营,再一次就议和与迎回朱祁镇进行磋商。
第二天,李实朝见朱祁镇,献上景泰帝带来的鱼肉、烧酒等礼物。此时的朱祁镇已近一年未见故国人,他对李实虽然陌生,但仍倍感亲切。
见了李实,朱祁镇似有天大的委屈要诉,他说:
“我出来非为游猎私己之事,乃为天下生灵躬率六军征讨以迤北。不意被留在此,实因王振、陈友、马云所陷。也先实意送我回京,被喜宁引路,先路紫荆关,抢杀人民,拥至京师,喜宁不肯送回。后至小黄河,也先欲送回,又被喜宁阻住。在口乾又要送回,又被他所阻。”
朱祁镇能够认识到自己被奸臣所误而身陷北庭,看来学是没白留。但他说也先几次要将他送回,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朱祁镇询问李实何时能回京,李实回答不知,这让他暗自神伤,这个时候他已经知道自己的弟弟,已不再是当年毕恭毕敬的郕王了,而是一言九鼎的皇上,他若不点头,回京就没有希望。
显然,朱祁镇能否回京,眼前最大的障碍已不是也先,而是弟弟朱祁钰。
再也不能充楞装傻了,朱祁镇叮嘱李实,让他递话给朱祁钰:“你们回去,上复当今皇帝并内外文武群臣,差来迎我,愿看守祖宗陵寝,或做百姓也好。”
摆正了态度,事情就好办了。李实回京后,将朱祁镇原话一字不落上告皇帝,朱祁钰心中的石头落地,迎回朱祁镇也就理所当然了。
04七月底,以右都御史杨善为正使,率使团奉迎朱祁镇回京。
八月六日朱祁镇动身,校长也先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并下马解所佩弓箭战甲献给朱祁镇,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列队相送,挥泪告别,对这位优秀的留学生表现出依依不舍之情。
从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被俘,至景泰元年八月初六日获释,朱祁镇在瓦剌度过了356天。
迎回朱祁镇,朱祁钰内心多少还是不情愿的。一个是哥哥,一个是弟弟,一个是太上皇,一个是皇上,见了面谁才是大明王朝的老大?这让朱祁钰左右为难。
好在朱祁镇打破了僵局,在路上他写了一封退位诏书,给朱祁钰吃了一颗定心丸。
退位诏书中说自己轻信奸臣,辱国丧师,陷身北庭。好在弟弟当了皇帝,挽救了祖宗的江山,我能回到京师,已是万幸,国家之事将不再过问,迎接之礼也一切从简。
朱祁镇抵京后,朱祁钰率百官出安定门亲迎,兄弟见面,效仿当年唐天宝之乱后,玄宗与肃宗禅让之礼,此等场面,拼命挤出几滴眼泪在所难免。
这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套路,实际上,在兄友弟恭的背后,各有心腹事,朱祁镇被迫退位,朱祁钰不想让位,不然也就没有后面的夺门之变,南宫复辟了。
台面上的程序走完,朱祁镇被送入南宫的崇质殿,从此开始了七年的幽禁生涯。
事实上,朱祁镇在南宫的七年,日子过得还不如留学瓦剌时那么滋润。
(全文终)
本文资料来源:
袁彬《北征事迹》、查继佐《罪惟录》、杨铭《正统临戒录》、李实《北使录》、《明英宗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