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制”正式退出!2025并轨新规下,两类人退休收入差距将缩小
发布时间:2025-11-24 13:42 浏览量:2
过去大家总吐槽“体制内退休领高薪,企业退休领低保”,这话不是没道理——以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用自己缴社保,退休后能拿退休前工资的八成以上;企业职工自己和单位一起缴,最后领的养老金常常只有几千块,身份不同,退休待遇差一大截,这就是养老金“双轨制”带来的现实问题。2025年,这个延续多年的制度终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养老金并轨改革全面收官!从此不管是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还是灵活就业人员,都按同一套规则算养老金,核心就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更关键的是,有两类人会明显感受到退休收入差距在缩小,今天就用大白话把并轨的核心政策、影响人群、实操办法说透,让你明明白白知道自己的养老金会怎么变,该怎么抓住机会提升待遇。
先给大家捋清楚养老金并轨的来龙去脉和2025年的最新情况,都是国家明文规定的干货,不玩虚的。并轨改革不是突然来的,而是走了十几年的稳步推进路:2014年10月是关键起点,从那天起,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开始像企业职工一样,自己缴8%的养老保险、4%的职业年金,单位也按规定比例缴费,打破了“不缴社保领高薪”的旧规则;2015年国家明确了“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过渡政策,已经退休的“老人”待遇不变,2014年10月后参加工作的“新人”直接按新规则来,中间的“中人”则多了过渡性养老金作为保障,避免改革影响待遇;2020年随着《民法典》实施,养老金核算标准进一步统一,企退和事退人员的待遇差距开始逐步缩小;到了2025年,过渡政策全面完成,“双轨制”彻底成为历史,全国所有退休人员都按同一套公式核算待遇,身份不再是养老金多少的决定因素,缴费情况才是核心。
2025年并轨收官后,有几个关键政策变化大家必须记牢:一是缴费规则完全统一,不管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养老保险都是单位缴16%、个人缴8%,缴费基数都以职工实际工资为基础,不能低于当地缴费基数下限、也不能高于上限,再也没有“体制内不缴费”的特殊待遇;二是待遇核算标准统一,基础养老金都按“当地养老金计发基数×(1+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都是“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算下来一目了然;三是养老金上调规则统一,2025年7月人社部和财政部明确,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国统一上调2%,调整方式还是“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但不再按身份倾斜,而是重点向养老金水平较低群体、高龄老人、艰苦边远地区人员倾斜,这会直接缩小低收入群体的待遇差距;四是补充保险成为差距主要来源,机关事业单位普遍有职业年金(单位缴8%、个人缴4%),企业只有少数有企业年金,但2025年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铺开,所有人都能通过自己缴费享受税收优惠,弥补补充保险的差距。
接下来是核心内容:2025年并轨新规下,这两类人退休收入差距会明显缩小,早了解早受益。
第一类:长期按高标准缴费的企业职工
以前企业职工就算缴费基数高、年限长,养老金也很难追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核心原因是对方有“不缴费却高待遇”的制度优势。2025年并轨后,这种制度性差距彻底消失,企业职工的“多缴”能直接转化为“多得”,待遇提升效果特别明显。
一方面,缴费年限和基数的价值被充分体现。企业职工只要坚持长期稳定缴费,缴费年限越长、基数越高,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越多,再加上2025年养老金上调时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企退人员中缴费规范的人,上调幅度可能比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低收入人员更高,差距自然逐步缩小。另一方面,补充保险的选择更多元。2025年个人养老金制度覆盖全国,企业职工只要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就能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每年最多缴1.2万元,缴的钱能享受税收优惠(应纳税所得额可扣除1.2万元),账户里的钱能买理财产品、养老保险等,收益全部归自己,退休后能额外领一笔钱,相当于给自己的养老金“加码”。如果单位有企业年金,那就更划算,单位会按比例配套缴费,相当于“白给的福利”,能进一步缩小和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差距。
这类企业职工想进一步提升待遇,有两个实操办法:一是确保单位足额缴费,如果你的工资高于当地缴费基数下限,单位却按最低档缴费,一定要提出异议,要求单位按实际工资申报,必要时可以向当地社保局投诉,2025年新规明确“自愿放弃社保协议无效”,职工可要求单位补缴劳动关系存续期内的全部欠费,不受3年时效限制,别让单位“少缴”影响你的养老金;二是主动参与个人养老金,每年按时缴满1.2万元,既能享受税收优惠,又能积累更多退休资金,尤其是临近退休的企业职工,最后5年缴个人养老金,退休后每月能多领几百元,性价比很高。
第二类:基层机关事业单位低收入人员
基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比如乡镇公务员、街道办事人员、基层教师等)在职时工资相对不高,缴费基数偏低,以前和企业低收入职工的养老金差距不算大,但和本单位高职级、高缴费基数的人员差距明显。2025年并轨后,一方面有倾斜政策托底,另一方面养老金核算更公平,他们和企业低收入职工的差距会缩小,同时自身待遇也能稳步提升。
首先,倾斜政策能直接增加收入。2025年养老金上调明确向养老金水平较低群体倾斜,基层人员大多属于这类群体,上调时能享受更明显的增幅;很多地区还对在基层工作满20年、30年的人员,额外加发5%-10%的养老金,这部分补贴能有效提升待遇。其次,过渡性养老金保障充分。基层“中人”(2014年10月前参加工作的人员)能享受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式是“退休当年养老金计发基数×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各地过渡系数大多在1%-1.4%),视同缴费年限越长,补贴越多,能弥补早期缴费不足的差距。最后,个人养老金能灵活补充。基层人员工资不高,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每年缴5000元或1.2万元的个人养老金,既能享受税收优惠,又不用承担太大经济压力,退休后能多一笔稳定收入,缩小和高收入群体的差距。
这类基层人员想稳住待遇、缩小差距,也有两个实操技巧:一是核查视同缴费年限,提前找单位或当地社保局,确认自己的国企工龄、军龄、早期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经历等是否被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避免遗漏导致过渡性养老金减少,核查时要带好职工档案、招工手续等材料;二是合理选择个人养老金缴费金额,不用盲目追求最高档,根据每月收入结余确定缴费金额,坚持长期缴费,哪怕每月只缴几百元,积累几年后也能明显提升退休收入。
除了这两类人群,其他群体也得知道怎么适应2025年的新规则,给大家整理了针对性实操指南,对号入座少走弯路。
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
- 确保足额缴费:别以为体制内就不用关注缴费情况,如果单位没按实际工资申报缴费基数,要及时提出异议,要求补缴,职业年金的4%个人部分也要按时缴,单位配套的8%会全额进入个人账户,相当于“白给的福利”,千万别放弃;
- 避免社保断缴:换工作、离职时,要及时办理社保转移手续,哪怕中间有几个月没工作,也要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费,2025年个人原因断缴大多不能补缴,断缴会直接影响缴费年限和账户积累;
- 用好职业年金:职业年金是退休收入的重要补充,退休后可以选择按月领取,也能根据需要一次性领取(部分地区允许),要提前了解当地领取规则,做好规划。
灵活就业人员
- 合理选择缴费档次:收入不稳定的,可按当地缴费基数的100%缴费,收入稳定的可提到150%,别盲目选最低档(60%),不然退休后养老金会偏低,2025年“多缴多得”的激励效应更明显,适当提高档次性价比很高;
- 重视缴费连续性:灵活就业人员2025年起个人原因断缴大多不能补缴,只能继续缴费累计年限,所以尽量别断缴,尤其是最后5年,保持连续缴费能确保养老金核算不受影响;
- 搭配个人养老金:灵活就业人员没有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是重要补充,每年按时缴费能享受税收优惠,还能积累更多退休资金,退休后待遇会更有保障。
已退休人员
- 关注养老金上调到账情况:2025年养老金上调从1月1日起算,各地会在7-9月陆续发放到位,多关注当地社保局通知,确认上调金额是否准确,有疑问及时咨询;
- 核查待遇核算(仅限“中人”):如果是2014年10月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中人”,可以通过当地社保局官网或经办大厅,核查自己的过渡性养老金是否足额发放,确保待遇没有遗漏;
- 了解个人养老金领取规则:如果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退休后领取时要按领取额的3%缴纳个人所得税,可选择按月领取或一次性领取,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更划算的方式。
临近退休(差5年以内)的人群
- 核查社保缴费记录:通过“掌上12333”APP或当地社保局官网,查询自己的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个人账户余额等信息,确认是否有断缴、少缴的情况;
- 及时补缴(仅限允许情形):如果是单位原因导致的断缴,赶紧要求单位补缴,2025年单位补缴不受3年时效限制,还能免缴部分滞纳金;如果是个人原因断缴,只有失业、大病等特殊困难情形才能补缴,要提前准备好《就业失业登记证》或《大病医疗诊断书》等材料;
- 最大化个人账户积累:最后5年尽量保持高基数缴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确保职业年金足额缴纳,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可适当提高个人养老金缴费金额,让退休后每月能多领一笔钱。
知道了这些政策和技巧,遇到问题该怎么咨询办理?给大家整理了3种实用方式,不用跑冤枉路。
1. 线上查询咨询:登录“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掌上12333”APP,或当地社保局官网、微信公众号,输入身份证号和社保号,就能查询缴费记录、缴费基数、个人账户余额等信息;也能通过线上留言、智能客服咨询政策问题,24小时都能办。
2. 电话咨询:拨打全国社保服务热线12333,人工客服会一对一解答你的问题,比如补缴流程、养老金核算、个人养老金开户等,还能告知当地的具体政策和办理材料,省时省力。
3. 现场咨询办理:携带身份证、社保卡、职工档案(如需核查视同缴费年限)等材料,到当地社保局经办大厅窗口,工作人员会帮你核查信息、指导办理补缴、转移、待遇核算等业务,有疑问能当场解决。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2025年养老金并轨收官,不是要“拉平”所有人的待遇,而是实现“规则公平”——不管你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只要多缴费、长缴费,就能多领养老金;同时通过倾斜政策和补充保险,让低收入群体的待遇也能稳步提升,缩小不合理差距。
养老金是一辈子的“养老钱”,政策已经越来越完善,关键是要主动了解、积极参与。企业职工要确保单位足额缴费,灵活就业人员要坚持稳定缴费,基层人员要用好倾斜政策,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退休待遇。别再纠结“身份差异”,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社保缴费,用好个人养老金、职业年金这些福利,退休后就能领上足额的养老金,安享晚年生活。
养老保障是民生大事,国家一直在不断完善制度,我们自己也要主动配合,合理规划社保缴费。希望大家都能吃透这些政策要点,用对实操技巧,让自己的退休收入更有保障,过上舒心、体面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