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前机关早退人员补8% 能补上待遇差吗?一起来看
发布时间:2025-11-24 13:04 浏览量:2
2014年前机关单位提前退休的人员,最近常提到“补8%”的说法,这其实是指职业年金缴费的补缴,但这笔钱能不能补上他们和正常退休人员的待遇差,得拆开看具体情况。
先明确这类早退人员的处境:2014年10月机关养老保险改革前,不少人因身体、岗位调整等原因提前5到10年退休。改革后,正常退休人员能享受职业年金、新办法核算的养老金,但早退人员当时按旧办法领待遇,既没缴职业年金,也没赶上新办法的涨幅,待遇差逐渐拉开。
现在说的“补8%”,是补职业年金单位缴纳的部分(个人缴4%,单位缴8%)。比如河南开封2025年调整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基数时,就要求为符合条件的早退人员补缴单位部分的8%差额。举个例子,某早退人员2012年退休,工龄30年,当时月工资4000元,按现在的基数补缴8%,每月补320元,补缴10年的话,职业年金账户能多38400元。但这笔钱是累计到账户里的,退休后按月领取,每月只能多拿200多元。
可他们的待遇差不止这一点。正常退休的同工龄人员,2025年的养老金能到6000元左右,而早退人员可能只有4500元,差的1500元里,既有职业年金的缺失,也有改革后养老金逐年调整的倾斜部分。比如山东的张科长2013年提前退休,现在养老金4800元,而和他同批没早退的同事,现在养老金6300元,其中职业年金每月领800元,这部分是张科长没有的。就算补上8%的职业年金,他每月也只能多领200多元,离填平差距还差不少。
更关键的是,“补8%”不是全国统一政策,只有部分省份在试点。比如江苏只针对2014年前早退且未缴职业年金的人员补缴,而广东则是将这部分人员纳入新办法核算,直接补发待遇差额。这也导致不同地方的早退人员,能拿到的补差额不一样。
还有个细节:补缴的8%是按当年的工资基数算,还是按现在的基数算,会直接影响金额。比如某早退人员2010年退休时工资3000元,按当年基数补8%每月240元,按现在基数补可能到400元,两者差了近一倍。目前多数地方是按当年基数补缴,这也让“补8%”的实际作用打了折扣。
其实,“补8%”更像过渡性的补充,不是彻底解决待遇差的办法。要缩小差距,可能需要结合早退人员的工龄、退休时间,在养老金调整时给予额外倾斜。比如有些地方在每年的养老金普调中,给2014前早退人员多涨2%,虽然不多,但能逐年缩小差距。
现在部分省份已经开始推进补缴,你身边2014前机关早退的人员,有没有收到补缴通知?他们的待遇差,靠补8%能缓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