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中办法包括2014年10月后退休的人吗?
发布时间:2025-11-23 09:17 浏览量:2
2014年前后参加工作的机关中人,到底算不算中人,这事这几年把不少人搞得脑壳疼。有人上网一搜,全是专业词,什么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看两行就想关页面,不晓得说些啥。
镇上老王就是典型那种人。1979年进机关,当时签的还是终身制,压根没听过“养老保险”这四个字。2014年10月前,他已经干了三十多年了。后来一听说要改革,单位开会,领导拿着人社部发〔2015〕28号文件,说得很认真,下面一堆人心里其实一个问号:反正一句话,到底以后多拿还是少拿?
那会儿文件里第一次冒出来个词,叫“中人”。说白了,就是2014年10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2014年10月后退休的这一批。搞个10年过渡期,从2014年10月到2024年9月底,专门给这一档人“比一比、算一算”。老办法算一遍,新办法再算一遍,哪个高按哪个,高出来那部分还要打折分年发,比例一年一年往上加。听着有点绕,其实意思不复杂。
老办法,还是原来那一套,按职务、级别、工龄算。新办法就换成社会平均工资、缴费指数、个人账户这些。像老王这种,在改革前30年都没真掏过养老保险钱,但工作年限都认作“视同缴费年限”,再加上改革后他又实缴了一些年,这些年限最后都是要算在账上的。换言之,他以前白天黑夜加班干活,不是白干。
他女儿在城里上班,有次回家吃饭问他:“爸,你到底是老人体制,还是新制度?”老王夹着一块红烧肉,摆摆手:“说不准哦,他们说我是中人。”他老婆在旁边插一句:“我看你就是中不中、老不老那种,卡在中间最麻烦。”
很多人搞混一个事,以为过渡期一到2024年10月就嘎然而止,后面退休的统统不算中人了。其实按文件原话,本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缴费年限满15年的,都要发“过渡性养老金”。所以有些人,哪怕2025年、2026年才退休,只要是2014年10月前进的单位,视同年限还摆在那里,过渡性养老金一分钱都少不了,这些人从广义上讲照样算中人一类。
中人中办法里,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东西,叫职业年金。单位按工资总额的8%交,个人4%。老王那个小徒弟,小李,2015年刚参加工作,每月工资5000,他每个月自己交200,单位给他交400,这些钱不在表面工资里,老李家里人一开始还以为这小子又被坑了,后来才晓得这是给他老了以后多加一道保障。
村头还有个老周,2013年进的事业单位,2024年11月才够退休年龄。他天天看手机,说“完了,我晚了两个月,肯定吃亏。”后来去社保局问,人家拿出文件给他看:你2014年以前参加的工作,你还是有视同缴费年限,也还有过渡性养老金,只是养老金主要按新办法算。老周回来说了一句:“原来我也算中人,只是算得比较靠后。”
真心的,这些年关于中人、老人、新人,亲戚群里吵了不止一次,有人觉得自己亏了,有人觉得别人占了便宜,有人干脆说“看不懂,反正等社保给我算”。其实很多事摊开来说也就那么回事,文件就在那里,时间点写得清清楚楚:2014年10月1日是个坎,10年过渡期是个坎,缴费年限满不满15年又是个坎。
有些人嘴上说看开了,心里还是会算两下,街边喝茶的时候拉着身边人问一句:“你是几号参加工作的?几年退休?到底算哪路?”说不定很多人,到现在也还在等单位那一纸正式养老金计算表,等拿到那张纸,才晓得自己这一辈子,到底在中人这三个字里,站在哪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