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个税确认!填对多拿钱,14个坑千万别踩
发布时间:2025-11-22 17:08 浏览量:1
12月1日起,2026年度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确认正式启动,截止到12月31日就结束!这可不是走形式的流程,直接关系到明年每个月到手工资多少,汇算时能退多少钱——填对了能多退几千元,填错或漏填,不仅享受不到减税福利,还可能被税务部门追缴税款,得不偿失。
2026年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和2025年一致,还是6个项目,覆盖养老、养娃、教育、住房、医疗等刚需场景,相当于国家给的“减税红包”,只要符合条件,就能直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先把6项扣除标准说清楚,大家先对号入座,看看自己能享受哪些:
1.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每个宝宝每月2000元,扣除方式二选一,要么夫妻一方全额扣,要么双方各扣50%,选好后2026年一整年不能改;
2. 子女教育:从幼儿园到博士的全日制学历教育,每个孩子每月2000元,扣除方式和婴幼儿照护一样,父母协商选择;
3. 赡养老人:独生子女每月3000元;非独生子女和兄弟姐妹分摊3000元,每人每月最多扣1500元,合计不能超3000元;
4. 继续教育:专升本、读研等学历教育,每月扣400元,最长能扣4年;考到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如教师资格证、注册会计师证),拿证当年一次性扣3600元;
5. 大病医疗:2025年看病,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医保目录内费用超1.5万元的部分,在8万元内据实扣除,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费用都能算;
6. 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二选一不能同时享受。首套房房贷每月扣1000元,最长扣20年;租房的按城市分档,一线城市每月1500元,二线1100元,三四线800元。
接下来是关键操作:确认流程超简单,3分钟就能搞定,主要分3种情况,对照自己的情况做就行:
第一种,信息没变化的(比如去年填的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信息今年没变):打开“个人所得税APP”,点击“办税”,找到“专项附加扣除填报”,选择“2026年度”,直接点“一键带入”,核对信息无误后提交,确认就完成了;
第二种,信息有变化的(比如孩子上幼儿园了、换城市租房了):在“一键带入”后,找到要修改的项目,比如“子女教育”,点击“修改”,更新入学时间、学校等信息,或者新增扣除项目(比如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填完核对清楚再提交;
第三种,首次填报的:直接在APP里选择“2026年度”,逐个点击6个项目,按提示填信息,比如赡养老人要填被赡养人的身份证号,住房租金要填租房地址和出租方信息,填完提交即可。
重点来了!14个高频坑,千万别踩,这都是税务部门统计的易错点,很多人栽在上面:
1. 同一孩子或婴幼儿,父母双方扣除比例合计超100%,比如都按100%扣,这样是违规的,只能选一方全额或双方各50%;
2. 子女毕业后不再读全日制书,没填终止时间,还继续享受子女教育扣除,毕业后就不能再扣了,必须及时更新;
3. 非独生子女却按独生子女填报赡养老人,或兄弟姐妹分摊金额合计超3000元,非独生子女每人最多扣1500元,合计不能超;
4. 赡养老人填了岳父岳母、公公婆婆,或父母没满60岁就填了祖父母信息,只有年满60岁的父母,或子女均去世的年满60岁祖父母、外祖父母才算;
5. 拿了非国家认可的证书(比如茶艺师、保育员证),或国外颁发的证书,填报继续教育扣除,必须是《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里的国内证书才行;
6. 只拿到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合格证,就填继续教育扣除,得拿到完整职业资格证才能扣;
7. 拿证后每年培训、年审,还填报继续教育扣除,只有拿证当年能扣,后续培训不算;
8. 大病医疗填了全部医药费总额,没按医保目录内的自付金额填,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查询准确金额;
9. 婚后共同买房,夫妻双方都按100%享受房贷利息扣除,只能选一方全额扣,或婚前各自首套房贷才可以各扣50%;
10. 首套房卖了再买,还填房贷利息扣除,只能享受一次首套房贷扣除,再买不算;
11. 夫妻一方填房贷利息,另一方填住房租金,两者只能选一个,不能同时享受;
12. 夫妻主要工作城市相同,却双方都填住房租金扣除,只能由一方(承租人)扣除;
13. 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还填住房租金扣除,有自有住房就不能享受租金扣除了;
14. 信息变化后没及时修改,比如老人去世后还继续填报赡养老人,或换工作后没改扣缴义务人,导致扣除暂停,信息变了一定要及时更新或作废。
另外,还有3个关键提醒,能帮你多退钱、少麻烦:
第一,扣除方式选对更省钱。比如夫妻双方一方工资高、税率高,就选让这一方全额扣除子女教育、房贷利息等项目,能多减税;如果双方工资差不多,可协商各扣50%,根据自家情况选;
第二,留存资料要够5年。比如大病医疗的缴费凭证、继续教育的证书、住房租金合同、房贷合同等,税务部门可能抽查,要保存好,别弄丢;
第三,别错过截止时间。12月31日之后没确认的,2026年1月起会暂停扣除,等确认后再恢复,但可能影响前几个月的工资减税,尽量在12月中旬前完成,别拖到最后。
最后再划重点:12月1日-12月31日,登录个人所得税APP,按“核对信息→修改/新增→一键确认”的步骤操作,避开14个坑,选对扣除方式,就能稳稳拿到减税福利。
要是你不知道自己能享受哪些扣除,或填的时候拿不准,比如不确定证书能不能扣、分摊比例怎么选,现在就可以打开APP对照着看,或打12366税务热线咨询。这事儿关系到明年的实际收入,花3分钟确认一下,能多退几千元,太值了!希望大家都能把该拿的福利拿到手,少走弯路、不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