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退“中人”盼养老金的公平:差距到底能不能补上?
发布时间:2025-11-20 23:44 浏览量:3
同样工龄、同样职称,早退休一年,养老金每月少了好几百。这是不少机关事业单位“中人”的真实经历。
最近,不少机关事业单位的“中人”心里犯嘀咕:同样工作了一辈子,早退休一两年,养老金为何比晚退休的同事少了不少?
这得从2014年的那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说起。此次改革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三类,其中“中人”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
要理解“中人”的养老金问题,得先搞清楚一个关键概念——“十年过渡期”。
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将工作人员分为三类:“老人”、“中人”和“新人”。
“老人”指改革前已退休的,继续按原标准领取养老金;“新人”是改革后参加工作的,完全按新办法计发养老金;最特殊的就是“中人”——他们在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横跨两种制度。
为保障“中人”待遇平稳过渡,国家设置了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的十年过渡期。过渡期内退休的“中人”,养老金实行“保低限高”政策。
具体来说,就是按新老两种办法计算养老金,老办法高的按老办法发,新办法高的按一定比例发放高出部分,从2015年的10%起步,每年递增10%,到2024年达到100%。
这种特殊设计旨在平衡改革前后退休人员的利益,但实际操作中,早退休的“中人”却发现自己的养老金比晚退休的同事明显低了一截。
同样是“中人”,早退休和晚退休的养老金差距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
缴费基数差异是关键因素。改革后,养老金与缴费工资挂钩。随着社会平均工资增长,晚退休人员的缴费基数更高,个人账户积累更多。例如,2016年退休与2020年退休,即使职级相同,后者因缴费工资更高,个人账户养老金自然也更高。
养老金计发机制的变化也不容忽视。改革后,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组成。晚退休人员的社会平均工资计算基数更高——基础养老金与退休时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挂钩,社会平均工资每年约增长5%-10%,几年下来差异明显。
职业年金积累时间不同更是一大因素。职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单位缴8%,个人缴4%。早退休者积累时间短,账户余额少;晚退休者不仅积累时间长,还能享受更长时间的投资收益。例如一位2015年退休的“中人”,职业年金仅缴费1年,而2019年退休的同事则积累了4年,二者职业年金待遇自然不同。
地方政策落实步调不一同样产生影响。各省市改革进展不同,部分地区对早期退休“中人”的待遇核算不够精确,一些应纳入计算的项目未及时纳入,导致早期退休者待遇“先天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养老金调整机制也可能放大差距。近年来,国家每年统一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但调整幅度与个人养老金水平挂钩,可能使原有差距在一定时期内进一步扩大。
面对“中人”反映的养老金差距问题,政策层面并非无所作为。
国家层面正通过多种措施保障养老金公平发放。自2016年起,国家连续统一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025年也不例外。山东省2025年调整养老金时,采取了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其中与缴费年限挂钩的部分实行分段计算,缴费年限越长,增加额越高。
各地也陆续开展养老金“回头看”工作,核查早期退休“中人”的待遇核算是否准确。一些地方对改革初期退休的“中人”进行了重新核算,补发了养老金差额。例如,某省份在2023年对2015-2016年退休的“中人”进行复查,发现约30%的人员存在核算误差,平均每人每月补发约200元。
制度设计本身也蕴含着公平理念。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建立责任共担、统筹互济的养老保险体系。针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中央已制定一系列积极的、综合的、科学的应对措施,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人社部明确表示,“我们对化解未来的支付风险是有准备的,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保证的。请大家放心,也请广大的退休人员放心。”
如果你是一名早退休的“中人”,面对养老金差距,可以采取以下务实举措:
首要的是核实个人信息准确性。定期登录当地社保网上服务平台,核对自己的参保缴费信息,特别是2014年10月前的视同缴费年限和缴费指数是否准确记录。如有疑问,及时向原单位或当地人社部门反映。
密切关注地方政策动态。各地正在不断完善“中人”待遇核算办法,许多地区已启动养老金复核工作。如山东省通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不断完善退休人员养老保障水平,让退休人员更好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理解养老金调整机制也很有必要。近年来养老金调整均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定额调整体现公平;挂钩调整与缴费年限和养老金水平挂钩,体现“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适当倾斜则是对高龄退休人员等的特殊关怀。
保持理性心态同样关键。养老金差距是制度转型期的特殊现象,随着制度不断完善,相关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朝着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代际互助、劳资分责、适度再分配”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未来的改革方向。
十年过渡期已于2024年9月结束,此后退休的“中人”将完全按新办法计发养老金,“中人”这一特殊群体也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对于早退休的“中人”来说,养老金的差距问题正在逐步改善——国家通过连年上调养老金,加上各地不断推进的养老金复核工作,早期的待遇差距有望逐步缩小。
养老金的公平与否,关乎千万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制度的完善需要过程,而政策的调整正在朝着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