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警示:天冷长期戴口罩,半年内3种不适或悄然逼近

发布时间:2025-11-28 14:24  浏览量:2

本文1984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生,我这几个月总觉得鼻塞、头晕,连饭都没胃口了,会不会是大病临头?”最近,呼吸科门诊里,像这样前来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奇怪的是,查了血压,拍了片子,甚至做了胃镜,结果都没发现问题。

但医生仔细一问,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进入冬天后,几乎天天戴着口罩,而且一戴就是一整天。你没看错,口罩本是防护利器,但若使用不当,反而可能慢慢“伤身”

近日,多位呼吸科专家和医院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出提醒:冬季长期戴口罩,若方式不当,半年内可能悄悄引发三类身体不适。

01. 鼻腔:干燥、发痒,甚至失去嗅觉

冬天气候干燥,本就容易导致鼻黏膜水分流失。长时间戴口罩,尤其是不透气的材质,会让鼻腔局部环境闷热、潮湿,再加上空气流通减少,容易诱发慢性鼻炎或加重原有症状

不少上班族可能有类似体验:鼻子总像塞了棉花,呼吸不畅,连吃饭都没味道。医学上称之为:嗅觉减退。若长期忽视,嗅神经受损,甚至有可能演变为永久性嗅觉障碍。

中国耳鼻喉科学会指出,鼻腔长期处于封闭闷热状态,会增加鼻腔干燥性炎症和慢性鼻窦炎的发生风险。

02. 头部:供氧不足,诱发慢性缺氧性头晕

你是否有过这种感觉:口罩戴久了,头有点晕、眼前发黑,甚至注意力下降?这可能不是心理作用,而是真实的生理反应。

长时间佩戴密闭性较强的口罩(如KN95、N95),尤其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会造成轻度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虽然不至于昏厥,但会让大脑处于慢性低氧状态,表现为头晕、乏力、记忆力下降等。

一项发表于《中华环境与职业病杂志》的研究显示,连续佩戴N95口罩超过4小时,会使佩戴者的血氧饱和度下降2%–3%,并伴有轻度头痛或思维迟钝。

建议如下:

每佩戴口罩2-3小时,应找通风处取下5-10分钟

尽量避免在密闭室内长时间佩戴高密闭性口罩

03. 胃肠道:食欲下降、消化变慢、胃胀腹闷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戴口罩”和“胃口差”,其实背后有一条生理联系链。长期戴口罩会抑制面部肌肉活动,尤其是鼻部和口部的微表情减少,进一步影响迷走神经的活性,而迷走神经正是调节胃肠道功能的关键通道。

此外,呼吸方式的改变(从鼻呼吸变为口呼吸),也会影响胃酸分泌和肠道蠕动,进而出现食欲减退、胃部胀气、排便不畅等消化道问题。《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文章指出,长期精神压抑、缺乏面部刺激,可能诱发功能性胃肠疾病。

不是说戴口罩不好,而是戴错了方式。如果你属于以下几类人群,更要注意规范佩戴,避免“口罩病”找上门。

老年人:肺功能下降,耐受低氧能力差,长时间戴口罩更易头晕乏力

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循环本就不畅,长期缺氧可能加剧病情

儿童与青少年:气道狭窄,处于发育期,过度佩戴易影响呼吸模式

办公室白领:全天在空调环境中,呼吸不畅加上久坐,易诱发多种不适

提醒: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2023年修订版)》明确指出,非高风险区域和户外空旷地带,可不戴口罩。

口罩确实是我们预防流感、新冠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屏障,但戴得对,才能戴出健康。

01. 不同场景,选择不同口罩

人流密集、密闭场所: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口罩

户外散步、通风良好场所:可佩戴普通一次性口罩,甚至间歇摘除

运动时:尽量避免佩戴,或选择透气性好的棉布口罩

02. 经常更换,保持清洁

不少人一个口罩戴一周,甚至戴到发黄、变形,殊不知这相当于把“病菌培养皿”挂在脸上。

专家建议:一次性口罩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若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03. 正确佩戴,避免“戴出毛病”

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贴合面部,防止空气从边缘漏入

不要反复摘戴,更不要挂在下巴、胳膊上

取下口罩时应捏住耳带部分,避免手指触碰外层

戴口罩只是第一道防线,真正的健康,靠的是身体底子硬。

这个冬天,除了科学佩戴口罩,我们更要在日常生活中筑牢免疫防线:

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A、E的食物,如胡萝卜、柑橘、坚果等

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

适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打太极等

保持心情愉快:焦虑会直接削弱免疫系统,笑一笑,抵抗力翻倍

写在最后

戴口罩,就像穿衣服一样,本是一种自我保护。但若方式不对,可能反而成为“隐形杀手”。这个冬天,别让习惯变成伤害。戴得对,休息好,吃得香,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参考资料:

国家卫健委《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2023年修订版)》

《中华环境与职业病杂志》2022年第43卷第2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年第10期

中国耳鼻喉科学会健康宣教资料,2024年更新版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