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鲜明的支持蜜蜂老师“抵制职业索赔人,支持真打假人”
发布时间:2025-11-26 02:48 浏览量:2
前几天,蜜蜂淮泽老师在他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了这么一篇文章,新规出台,职业索赔人的穷途末路,商家硬刚指南,被某些粉丝认为他是“能左能右,十分灵活”,更有甚者,认为他“是没饭吃了。搞反打假准备割商家韭菜。你的能力也就那么点东西了”。
于是他发了另一篇图文回复:
在这篇图文回复下面,更是吵翻了天,说他什么又当又立的,两面派的,吃两头的都有,个人认为这个其实既是对蜜蜂打假团队的误解,也是对“职业索赔”,与“真打假人”的不了解。
如果一个正常人了解了“职业索赔人”和“真打假人”都分别干了什么行为,就大概率能够分清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同时会基于普遍的正义感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我下面分别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职业索赔人”干了什么事:
职业索赔的定义:该行为是指以牟利为目的,通过虚构或夸大商品、服务缺陷,向商家或保险公司提出高额索赔的行为。此类行为已形成团伙化、链条化趋势,涉及广告违法、虚假宣传、保险诈骗等多个领域。
1、团伙化运作的:职业索赔者常以团伙形式分工协作,涵盖制造事故、扩损定损、恶意索赔等环节。例如,上海某团伙通过贷款购买二手豪车,雇佣车手制造交通事故,再由“汽修厂”人为损毁高价值配件,最后由中介团伙向保险公司索赔,金额高达一个亿左右。
这样的职业碰瓷,职业骗保行为,国家该不该打击。
2、高频次投诉的:部分职业索赔者年投诉量超10次,2023年上海市职业索赔类投诉达246万件,其中广告违法行为(虚假广告)和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占比超65%。从传统消费领域扩展至劳务用工、金融税收、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某职业索赔者一年内以“无证拍黄瓜”为由,向1372家餐饮店提出高额索赔。
这样的职业索赔者市场监管部门要不要处理,普通人听到后会不会反感,真正的打假人要不要鄙视,免得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3、鸡蛋里挑骨头,如果没有骨头,那就造一个骨头:
比如有的职业索赔者去超市找过期食品,如果找到了就买出来十倍索赔,如果找不到就想办法把店里快过期的食品推进去,隐藏起来,等过期了再跑过来进行购买索赔,你说气不气人。
老板要是真卖了过期食品,他该赔,这种行为怎能让老板心服口服,这不是栽桩陷害式打假吗?和老美的警察把一包毒品放你后座,然后逮捕你有什么区别。
4、找标签瑕疵:
我见过有几个老板过来求助的,有皮渣配料表写了“十三香,鸡精”认为违法投诉的,我寻思这也不违反GB7718呀,也不会造成消费者误解呀。
有投诉商家食品添加剂没有另起一行,要求十倍赔偿的;
有投诉农民自己地里采摘的羊角蜜(又名薄皮甜瓜),没有标签,没做农药残留检测的。
这个投诉我大概解释下,国家的法律确实要求食用农产品必须符合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强制性标准,但是没有强制农民自己去检测,农民只要不是做成了预包装的食品,你投诉者又认为农药残留超标,那谁主张谁举证,你要去检测并拿出检测报告,证明对方的羊角蜜农药残留超标了,你才有十倍索赔权。
而不是农民每卖一批就去检测一批,这样做法律上不现实,对于食品厂生产预包装食品则不一样,法律要求每一批次都检测,但做成水果罐头,需要检测的项目又不一样了。
有人可能要问,那怎么确保自己吃到的水果是安全的,农药残留不超标呢,这个就要靠市场监管部门的定期抽检了。
那么我所认为的“真·打假人”又做了什么呢?
1、某打假人检测到“同仁堂”生产的阿胶不是使用驴皮做的,起诉获赔三倍赔偿
2、某打假人举报某春天药业公司的冬虫夏草产品其中并不含虫草素,涉嫌虚假宣传,引发行业地震,同时国家药监局出手,再次复检青海春天的虫草产品,发现该产品不仅涉嫌虚假宣传而且砷含量最高超标国家标准16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冬虫夏草从此被国家药监局踢出保健品原料目录。
核心问题:商家销售标注 "印尼原产" 的燕窝(当时中国禁止进口印尼燕窝),且标签虚构生产信息、使用过期许可证。打假过程:职业打假人覃某某购买四盒燕窝,支付 6523 元,发现问题后提起诉讼。结果:法院判决商家退还货款并支付十倍赔偿金(共 71753 元),涉案食品销毁。此案成为食品进口合规性标杆案例,推动相关法规完善。
核心问题:辛巴直播间销售的燕窝产品经检测含糖量高达 5%,几乎不含燕窝特有的唾液酸(仅为糖水)。打假过程:王海收到消费者投诉后购买样品送检,证实为假货并在社交媒体曝光。结果:辛巴团队承认错误并向消费者 "退一赔三",推动直播带货行业加强品控,后续相关平台对燕窝产品抽检力度明显提升。
核心问题:成都王氏美容美发公司用普通化妆品冒充奇效药品,以传销方式诈骗消费者钱财。打假过程:刘江在多个平台实名举报,提供公司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及传销模式证据。结果:相关部门立案调查,公司被取缔,多名涉案人员被追责,为类似美容行业乱象整治提供范例。
6、 沈忠斌举报海参造假案(2025 年)
核心问题:商家将烟台海参伪造成 "大连长海县产地自营",且非法添加蔗糖,顺丰快递协助伪造发货地址。打假过程:消费者购买后发现物流信息与标称产地不符,检测显示产品不合格。沈忠斌通过网络平台实名举报,提供完整证据链。结果:烟台顺丰被罚款 5000 元并责令整改,推动市场监管部门深入调查海参造假产业链,保护消费者免受伪劣食品危害。
核心贡献:原重庆市质监局巡视员吕长富研发 200 余种简易打假方法,被誉为 "中国科技打假第一人"。典型案例:
快速检测 "鬼秤":提出 "电子秤准不准,手机来判定",通过已知重量的手机作为参考物检测秤具是否作弊,帮助消费者识别商家短斤少两。
化肥快速检测:将过磷酸钙肥料检测时间从 8 小时缩短至 25 分钟,为农民挽回上亿元损失,获国家发明专利。
真假牛奶鉴别:用高浓度酒精滴入牛奶,真牛奶立即产生沉淀,假牛奶(兑制)无变化,方法简单易行,被广泛推广。社会价值:他将专业检测技术转化为普通人能掌握的 "打假常识",提高全民打假能力,推动市场秩序净化。
我认为“真职业打假人”的社会价值在于:1、弥补监管盲区:发现监管部门难以覆盖的隐蔽制假售假行为,特别是电商平台、小微商户等监管薄弱环节。2、倒逼企业自律:如某化妆品市场在职业打假人介入后,假冒率从 15% 降至 8%;某直播平台对珠宝玉石类商品抽检率提升 40%。3、推动法规完善:部分打假案例直接促成法律法规修订,如上海某打假人针对 "有机食品" 认证造假的诉讼推动了相关认证标准改革。、4、提升消费安全:职业打假人举报的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案例,直接避免了大量消费者健康风险。总结:真职业打假人通过专业知识和执着精神,在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这些正面案例表明,合法合规的打假行为不仅能为消费者挽回损失,还能促进企业诚信经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需要注意的是,职业打假应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真正成为消费者的 "盾牌" 而非商家的 "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