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条”为体育老师打气撑腰

发布时间:2025-11-20 08:00  浏览量:3

体育教师在职称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晋级晋升上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在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占合理比例……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意见》,以强健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目标提出二十条举措。其中,一系列推进体育教师待遇保障、专业发展的举措,为体育教育回归育人“主赛道”打通诸多障碍。

随着重视体育教育的政策密集出台、落地见效,语数外学科挤占体育课时的现象已不多见。然而,在部分地区,重智育、轻体育的惯性思维并未根本扭转,体育老师虽不必“被动请假”,但也没摆脱身处“边缘”的现实。有的班主任在日常言谈中,仍把体育课称为副科;有的学校专职体育人才短缺,运动器材老化破损……种种现象导致孩子们释放天性、强健体魄的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孩子们对体育课的热情,与体育老师在校园里的存在感相关。体育教师站到教育教学中心位,孩子才更有望锻炼到位。“二十条”直指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痛点,着力加大体育教师队伍保障力度。让体育教师获得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的待遇,就是让体育教育获得与其他学科同等的重视。老师待遇不分主科、副科,体育才更不会被当副科看待。提高体育教师评优比例,有助于提升其职业荣誉感。一系列举措无疑能激励体育教师安心执教、精进业务。

除完善体育老师激励保障机制外,“二十条”还着力夯实体育教育“基本功”。例如,提倡中小学校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钟有质量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打造学生更加喜爱且更有质效的体育课等。不仅要为体育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职业舞台,还要助力其站稳立德树人的育人舞台。不仅要让孩子们动起来,还要为其铺就通向强健体魄与健全人格的坚实道路。在待遇上给体育教师打气,也是为孩子们的健康加油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