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推拿职业学院中医系:“党建红”引领“岐黄兴”

发布时间:2025-11-28 07:44  浏览量:1

□李炜 陈江涛

11月28日出版的《河南日报》6版

在河南推拿职业学院,鲜艳的“党建红”正深度融入千年岐黄之术的传承与创新中。

今年4月,该校中医系教师党支部作为全国高校样板支部培育单位,通过党建引领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党建红”引领“岐黄兴”的特色发展路径。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校园

近年来,河南推拿职业学院中医系教师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使命,紧扣“七个有力”建设标准,持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用一系列鲜活实践,走出一条党建与中医药教育共生共荣的融合之路。

党建引领

让“红色引擎”转起来

“以前理论学习靠自觉,现在积分上墙,谁学得深、干得实一目了然。”河南推拿职业学院中医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宋朝功教授手中的党员积分表,藏着队伍激活的秘诀。

2024年以来,在宋朝功带领下,中医系教师党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构建起责任清晰的工作体系:全年召开党员大会4次、支委会15 次,开展专题党课6场,党员参会率稳定在95%以上;创新积分制,将理论学习、志愿服务等纳入量化考评,直接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参与率提升30%。

制度的刚性约束化作干事的内生动力。支部委员带领团队备战省教学能力大赛时,支部全程护航:老党员分享教学经验,支委会协调实训设备,最终斩获一等奖。这种“党建搭台、业务唱戏”的模式,让“三会一课”不再仅仅是制度,更是破解教学难题的“诸葛亮会”。如今,支部组织生活愈发规范,党员队伍活力持续激发,为院系高质量发展筑牢了组织根基。

党建如何为医教融合注入动能?

中医系教师党支部给出了答案。在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的红色课堂上,党员师生将革命先辈的担当与“大医精诚”理念对照学习,让理论武装真正融入职业精神。

该党支部紧扣中医药教育特色,深入探索“党建+业务”融合路径,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深度融合,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育人实效。宋朝功在科研攻关和教学改革中发挥双带头人作用,成功立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并带领支部一班人在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挑战杯”等赛事中屡获佳绩。

在教师党员发展上,支部推行“双促双评”机制,实现党建与专业建设同频共振。党员示范岗教师教学满意度达98.6%,所带班级学生平均成绩提升15%,育人成效显著。

在社会公共服务上,支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洛阳市残联开展支部共建活动,组织党员教师深入社区、福利院开展中医义诊、健康讲座、助残培训等活动10余场,为残疾群众提供康复指导与就业帮扶,将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需求。

育人破壁

把“金字招牌”亮出来

“老师,我能像师兄那样进乡镇卫生院吗?”面对残疾新生的忐忑提问,党员导师郭宇清掏出手机展示往届残疾毕业生的工作照。

中医系教师党支部推行的“党员导师制”,让每位教师党员都直接对接学生,从职业规划到技能打磨全程跟进。这份用心换来了亮眼成绩单:学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95%,残疾学生实现100%就业,不断有毕业生成为基层医疗骨干。

育人场域早已跳出教室。在河洛中医药文化馆,近3000种中药标本静静陈列,党员教师带着学生辨识“洛阳牡丹皮”“伊川丹参”,讲述河洛大地的本草故事。这里年接待参观者超万人,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

课堂上,30余部课程思政视频让名医故事活起来;训练场,“挑战杯”赛事中党员师生并肩攻关;军营里,中医系入伍学子连续获评“四有”优秀士兵,用行动诠释“家国情怀”。

“按这个穴位能缓解腰痛,您试试。”在洛阳西工社区义诊现场,党员教师一边示范推拿手法,一边讲解健康知识。该支部与市残联开展支部共建以来,这样的活动已组织10余场,20余名残疾群众通过康复培训掌握就业技能。

这种服务精神更延伸到科研创新中。

党支部书记宋朝功带领团队研发的中医康复器械获得多项专利,将临床经验转化为实用技术。他们还借鉴中医“治未病”理念,编写《中医文化健康知识手册》,把专业智慧送到群众指尖。

如今,“医路党辉耀岐黄”品牌越擦越亮。6个兄弟支部前来取经,3个特色党建项目成功孵化,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河推经验”正在扩散。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下一步,中医系教师党支部将充分利用文化和地理优势,赓续河洛中医药文化血脉,为培养更多优秀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奏出“河洛推拿”最强音。(河南推拿职业学院中医系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