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团队发现世界首个耐热浒苔多糖裂解酶

发布时间:2025-11-27 17:31  浏览量:1

近期,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徐艳博士带领学生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JAFC(《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SCI一区,影响因子6.1)发表了世界首个可以耐受煮沸不失活的浒苔多糖裂解酶的研究成果,并同步申请发明专利(见图1)。

图1相关研究成果申请发明专利

【科普:浒苔是我国沿海分布最主要的大型绿藻之一,具有食、药用价值。但近年来浒苔绿潮在全球频繁爆发,已被认为是和赤潮一样的全球性海洋灾害。浒苔绿潮产生了巨大的生物量,亟需有效的资源化处理。浒苔的产业发展潜质突出,其多糖经酶解获得的活性成分已在农业、美妆、医药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正形成百亿级蓝海市场,实现生态治理与高值化开发的双赢。浒苔多糖作为浒苔的主要活性物质,具有众多生物活性,是良好的药物和功能食品的潜在来源。但只有特定分子量的浒苔多糖才具有生物活性,这使得酶解浒苔多糖产活性寡糖成为了浒苔多糖研究的重点。其中,浒苔多糖裂解酶是浒苔资源化利用的关键酶。】

图2导师带领学生实验研究

徐艳师生团队从课题组前期发现的海洋新菌CW2-9中克隆表达了一个可以耐受100℃高温煮沸仍不失活性的浒苔多糖裂解酶。该酶经过煮沸30分钟,仍能保留约20%的酶活力。该酶酶解产生的海藻寡糖被实验证实对人白血病细胞THP-1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相关酶解产物对大口黑鲈鱼抗逆性、脂质代谢具有较好的提升效果,在斑马鱼体内亦证实具有抗血栓作用。

图3徐艳师生团队合影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与河源市发展同生共长、同频共振”的办学理念,围绕河源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紧扣市委138具体安排,主动对接服务河源“1+3”产业集群和现代农业“1+3”产业体系发展需要。该项技术未来可深度适配河源市农业、水经济以及医疗健康等产业发展趋势,为农产品高值化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水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有望在生物医药、功能食品开发和水产养殖方面开展成果转化应用,并形成河源市科技自立自强的典型案例。

这一成果充分体现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科学研究的创新与成效。其核心在于以“实践赋能+质疑导向+长期深耕”的培养逻辑,让职业教育从“技能传授”升级为“创新素养培育”:

1.以真实项目为教学载体,实现“科研与育人同频”:将企业、农户的实际科技服务项目拆分为学生可承接的实验任务,让课堂对接真实问题,学生在解决实际需求中掌握技能、积累科研思维,为突破性发现创设现实土壤。

2.保护质疑精神、鼓励跨界验证,激活“创新底层动力”:当学生实验未获预期结果,却坚持实验结果未出错时,教师并未因此否定学生,而是引导其用多学科方法论证,这种对“异见”的包容与科学思维的引导,正是突破传统认知、发现新酶特性的关键。

3.坚守长期主义培养,沉淀“工匠精神”底色:十年坚持深耕团队制和导师制,不追求短期成效,而是通过持续的项目实践与科研探索,让学生在反复试错中养成专注、坚韧的钻研品质,这与科研创新所需的“久久为功”高度契合。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打破了“科研创新仅属于顶尖本科院校”的固有认知,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全新示范,更证明了职业教育绝非仅限于“技能传授”,亦能成为“基层创新的孵化器”——虽地处粤北欠发达地区,培养对象虽是大专层次学生,只要给予“真实问题的实践舞台、质疑探索的成长空间、长期深耕的培养耐心”,就能培育出具备创新意识与攻坚能力的人才,此类人才正是产业升级与大国工匠建设的核心力量。(作者:蔡鹏;通讯员:曾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