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烟台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53万人

发布时间:2025-11-27 08:16  浏览量: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楠楠

11月26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回望‘十四五’ 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第十场新闻发布会。会上,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军明介绍了烟台市“十四五”期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情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是青年就业群体的核心力量,其就业状况关系民生福祉和城市发展。烟台作为产业强市,每年新增城镇就业超1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量占比始终保持在60%以上,是稳定就业大局的“压舱石”。

宋军明介绍,五年来,烟台聚焦“扩规模、提质量、优服务”,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四个显著”的成效。一是就业规模显著扩大,“十四五”期间,全市就业大盘持续稳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53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来烟留烟就业创业达31.5万人,稳居全省前列,成为稳定就业大局的核心力量。二是人才结构显著优化,“十四五”期间,来烟留烟就业的毕业生总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6.1%,其中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人数3.1万人,占总人数的11.7%,年均增长率达15.6%,全市“基础人才筑牢根基、高层次人才引领发展”的就业格局加速形成。三是政策效能显著增强,出台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文件,推出人才新政3.0版,构建起了“就业扶持-安居保障-创业赋能”全链条政策体系,累计发放购房补贴、生活补贴21.39亿元,发放扩岗补助、社保补贴等就业资金6200万元,惠及毕业生13.62万人次。四是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搭建“线下阵地+线上平台”双服务网络,建成职业指导室、就业创业工作站30余家,开展各类招聘活动超3600场次,累计发布岗位180多万个次,从职业指导到岗位匹配,全方位打通毕业生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产才对接效率,毕业生留烟意愿持续增强。

在具体实践中,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点抓好“三个聚焦”,以系统性举措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走深走实。

聚焦“三类群体”,构建全维度就业服务体系。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制定差异化策略,确保就业服务无死角、人才引育全覆盖。全力留住驻烟高校毕业生“本土力量”。将驻烟高校作为“人才蓄水池”,积极推动驻烟高校与本地企业建立产业学院、开设订单班,在15所驻烟高校设立就业创业工作站,支持鲁东大学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精准引进省内外重点高校毕业生“新鲜血液”。着力构建以“985”“211”高校为主体、“双一流”高校为补充的合作矩阵,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26个,开展“名企名校行”活动200余场次,组织万华化学、杰瑞集团等2600余家重点企业外出引才。积极引导烟台籍毕业生“返乡发展”,每年开展“学子看家乡”“魅力烟台就业体验日”活动,组织1.2万名返乡学子走进重点企业、产业园区,直观感受家乡发展活力,激发返乡热情。

聚焦“产才融合”,架起高质量供需对接桥梁。紧扣烟台“9+N”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毕业生就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精准匹配产业需求。实施“五重一基”就业扩容挖潜计划,定期发布《烟台市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16条产业链技术需求榜单和青年人才需求榜单。组织实施产业领军人才“优聘计划”、高端人才引育“双百计划”、省实验室与本地企业共引共用博士计划,面向海内外引进企业急需紧缺人才。搭建精准对接平台。升级烟台公共招聘网、优聘·烟台引才云平台,开设“重点产业人才专区”,实现岗位需求与人才技能智能匹配。深化产才交流合作。连续两年举办人才节、人才周等高规格人才交流活动,以产才融合为核心搭建烟台企业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对接平台。创新“以赛引才”模式,承办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留学人员创业大赛等国家级赛事,定期举办海内外精英创业大赛、烟台创业大赛,吸引参赛项目5000余个,带动一批高层次人才来烟创新创业。

聚焦“服务赋能”,打造全周期就业保障格局。以“毕业生需求”为核心,构建“政策有温度、服务无边界”的保障体系,让毕业生在烟台就业安心、发展顺心。强化就业支持。顶格执行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费、重点行业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补贴等政策,优化青年人才补贴申报平台,做好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等发放,营造青年宜业乐业环境。强化创业赋能。打造“烟台喵小创”创业服务品牌,建成两处省级创业街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3亿元。将高校毕业生全面纳入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开展电商直播、人力资源服务等大学生创业培训10万余人次,为毕业生创业梦想插上翅膀。强化职业指导。依托国家级职业指导室,推出“3+4”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走进驻烟高校开展职业指导活动,着力打造“就职指南针”特色服务模式,服务青年学生4.8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