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头版聚焦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一厘米之变”的神奇魔力

发布时间:2025-11-27 08:03  浏览量:3

冬日阳光洒满大地,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电动车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一个个专注求知的青春身影正与导师一起攻关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难题;优必选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实训室里,首批学子正在尝鲜“入学即入企、上课即上岗”的培养模式带来的全新体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中,思政课教师通过VR技术带领学生沿着杨靖宇将军的足迹走进白山黑水的抗日前线……

“十四五”时期,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聚焦“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通过党建引领构建“3+1+N”职业教育新模式,打造省级科创平台,践行教育的“一厘米之变”人才培养理念等一系列内涵式发展举措,打造全省职教高质量发展样本。先后斩获全国工商联首批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教育部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省市共建特色院校、河南省“双高”建设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单位等省级以上荣誉50余项。

党建引领,追求教育“一厘米之变”

长期以来,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如何保障、怎样护航”的实践之问始终萦绕在学校党委主要领导心头。

通过长期探索实践,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给出了他们的答案——锚定“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深耕教育的“一厘米之变”,打造高质量职教样板。

2023年12月,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获批首批河南省高校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我们追求的是一厘米一厘米的变化,一厘米一厘米的成长。”学校主要领导说。

冬日时节,笔者在校园漫步,每一幢楼都有名字,每一处景都有内涵。碧树成行,园林相映,亭阁相望……真正实现了一步一景观,一景一思政。

在这里,文化园区变身艺术长廊,一幅幅历史人物画像诉说着励志故事;文化建设深耕细作,校训、校园故事等文化元素深入人心,积极向上的文化气息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于无形中滋养着师生的心灵。

近年来,该校充分发挥文化景观育人功能,厚植立德树人沃土,紧紧围绕传统文化、红色根脉、工匠精神等要素,打造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园、樊粹庭戏曲文化园、杨靖宇精神文化园、工匠精神文化园等主题文化园。在科学设计标识、雕塑、绿植等校园景观的同时,深入挖掘天中历史人物和名人故事,通过集中展览、故事讲解、微环境融入等方式,提炼精神品质,树立先进典型,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励学生努力奋斗、塑造优秀品格。

据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菊蕾介绍,学校构建了“大思政”协同育人体系,通过信仰铸魂、文化润心、价值培根三个维度,深化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学校党委书记苏新留、院长宋华民分别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和院长,并带头讲思政课。领导班子成员讲好奋斗故事、思政教师讲好信仰故事、辅导员讲好成长故事、优秀学生讲好榜样故事,形成了领导干部引领学、优秀学生带头学和全体师生自主学的良好氛围。

走进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的智慧教室,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正在进行。通过5G+VR技术,学生们“置身”遵义会议会址,感受历史关键时刻。作为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学校建成149个智慧教室,实现教学区无线网络全覆盖。自主研发的“我爱驻职”APP集成教务管理、生活服务等62项功能,日均活跃用户超万人。

在构建“大思政”协同育人“硬环境”的同时,该校更加注重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大思政”内涵式建设。

“我爱我校 我校我爱”“向上向善 感恩奋进”主题活动、“驻职唱响 献歌给党”歌咏比赛、“与学校同向 与祖国同行”演讲比赛、“赓续红色诵经典 书香润慧美校园”诗歌朗诵比赛、“我爱我校 情系驻职”原创文学大赛、“一笔一画,绘制心中最美校园”绘画比赛、“我爱我校 我校我爱”系列短视频比赛、“我爱我校·美丽驻职院”摄影大赛……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擦亮了“我爱我校 我校我爱”名片,营造了爱校、护校、荣校、兴校的良好氛围。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谈起校园文化建设与“大思政”育人的关系,苏新留介绍,教育的“一厘米之变”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勤积跬步、水滴石穿。这些年,学校在构建“大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路上,始终从细节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致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以更加开放、多元和包容的办学思路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成长路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苏新留表示,“一厘米之变”恰是学校深耕职教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关键支点。

聚力“双高”,内涵式发展树标杆

“我们把课堂搬进车间,把企业项目引入教学。”该校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负责人介绍,学院实行“双导师制”,企业工程师承担60%的专业课教学,学生大三全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

近期,由该校与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人工智能产业学院项目正式签约,开启“校园+产业园”“实验室+基地”的融合育人新模式。目前,学校与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已正式开学,首批学子将体验“入学即入企、上课即上岗”的全新培养模式。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近年来,学校党委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以特色专业为基础,全面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坚持守正创新、破立并举,创造性地提出“3+1+N”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内涵式发展之路,把大学办到产业园,把课堂搬进车间,努力探索“招生即招工、入企即入学、入学即就业”职业教育新模式。

苏新留表示,“3+1+N”职业教育新模式是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凝练出的智慧结晶:“3”即政校企合作下的“校园+产业园”“专业+产业”“实验室+基地”形式,实现了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深度融合。“1”即科创平台,发挥实验室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进行技术攻关、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为产业学院的发展提供人才依托和技术创新支持。“N”即学校与各产教融合企业共建N个二级产业学院,与学校分工协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教学方案,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打造“政、产、学、研、用、金”的完整闭环的人才培养高地,服务驻马店九大产业集群。

知行合一,躬行实践。近年来,“3+1+N”职业教育新模式结出累累硕果。依托这一模式,学校牵头建设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产教联合体和全国物联网芯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并先后与华为、比亚迪、蓝翎环科、优必选等龙头企业共建4个产业学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华为ICT产业学院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全国工商联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现拥有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中央财政专项支持重点建设实验室、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水平研发中心等多个科创平台,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原动力。

铸魂强师,锻造高质量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宋华民表示,学校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聚焦“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立德树人第一要务、集聚人才第一资源、改革创新第一动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质量专业化教师队伍。

学校党委加强党对教师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构建思想引领、榜样示范、过程管理、底线约束相结合的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系。该校实施“3300”人才工程,通过两次“招才引智”和两次“公开招聘”,学校新增164名硕士学历专任教师和5名博士学历专任教师。学校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比从2019年的27.5%提高到现在的63.17%,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质量专业化教师队伍。

学校通过构建分层分类的教师发展体系,实施“青蓝工程”结对计划,让新任教师与教学名师结对。目前,已培育省级名师10人、省级骨干教师19人;培育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1个。在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比赛等各项省级教学比赛中,学校教师荣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44项。“3+1+N”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业教育创新团队被认定为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团队入选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3个项目获批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项目;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创新服务平台获批河南省职业院校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门课程被认定为河南省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

“十四五”以来,在优化教师队伍的同时,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控制总量、优化存量、用好增量”的基本原则,通过撤销、整合、新增、培育等方式,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与调整。围绕省市重点规划建设目标和重大产业链条,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精准优化专业布局,努力实现了育才与就业无缝衔接。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学校的创新氛围带动了在校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学校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学生创业项目67个,其中28个完成工商注册。近两年,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6个、省级奖项213个。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深化产教融合到创新思政教育,从优化专业布局到强化师资建设,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以“一厘米之变”积累高质量发展动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苏新留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两高四着力”为指引,永葆“一张蓝图干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干劲和韧劲,在打造教育思想端正、班子素质优良、学校管理科学、教学质量上乘的高水平高职院校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