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同心育匠才 铁道逐梦启新程
发布时间:2025-11-27 05:44 浏览量:3
转自:光明日报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铁路行业特色型高职院校,以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导向,深耕产教融合沃土,持续推动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向纵深发展,精心构建出“校企一体·四域联动·三核引领·五进赋能”的“1435”职业素养培养新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高度契合。
校企一体 凝聚育人共识
学校承载着铁路行业的深厚基因,秉持“以铁路立校、与铁路同行”的办学理念,坚守“服务区域铁路建设发展、输送区域铁路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将校企协同育人置于重要位置。以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为校企协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高技能人才从“用得上”向“留得住、发展好”深入,形成了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叠共识,确立了校企共同深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协同方向。
四域联动 搭建协同平台
学校以成立内蒙古铁路职业教育集团为契机,坚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基于教育场景与教育模式的差异性,精准划分四大培养领域,实现资源互补与优势共享。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夯实学生职业素养基础;校内课外活动拓展素养培养维度;校外企业实践助力学生直面岗位需求;网络空间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培养过程的全天候延伸。在此基础上,学校系部与企业站段精准对接,学校职能处室与企业管理部门高效协同,形成了“校企双向互动、四域全面覆盖”的培养格局,使职业素养培养贯穿学习与实践的每一个环节。
三核引领 锚定成长方向
学校以“爱岗敬业、遵章守纪、业务精湛、甘于奉献”的职业素养内涵为指引,将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三大核心要素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针对铁路现场工作条件艰苦的特点,通过强化认知实习、浸润“四铁”精神等路径,培育学生积极的职业心态与职业内驱力;针对教学与行业发展脱节的问题,通过前置定向培养、校企“五共同”合作模式,确保学生所学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强化职业胜任力;针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天花板低”的困境,通过校企结对办赛、深化“六融合”育人等路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缩短职业适应周期。
五进赋能 强化培养实效
基于“价值共创”理念,学校从人培、课堂、实践、生活、资源五个方面入手,让职业素养培养落地生根。“进人培”,校企共建铁道运输类专业专业建设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开设“铁路职业素养”课程,以职业素养培养指引课程体系构建,实现“门门有指向”;“进课堂”,通过“课程思政—职业信念、专业教学—职业知识技能、实践操作—职业行为习惯”的模式,将职业素养培养嵌入课堂教学,实现“课课有素养”;“进实践”,通过开展“小蜜蜂”春运暑运志愿服务、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锤炼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实现“实践有实效”;“进生活”,通过实施半军事化管理,组建“专业教师+企业导师+思政教师+生活导师”的全员育人教师团队,实现“生活有导引”;“进资源”,校企通过开发合作教材、建设融媒体矩阵,将职业素养融入资源建设,实现“资源有保障”。
历经5年探索与实践,学校构建的“1435”模式结出累累硕果。学生“用得上”,近5届铁道运输类专业毕业生12938人,就业率与对口就业率均保持高位,学生在国家和行业竞赛中累计斩获108项奖项;学生“留得住”,实习生留岗率超98%,初期离职率不足1%,平均月收入6500余元;学生“发展好”,毕业生入职5年岗位晋升率超90%,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批杰出校友;社会影响力提升,成果已推广至12所中高职院校,吸引11所院校来访交流,对口支援5所中职学校开展专业建设。
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将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持续深化“1435”职业素养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更多高素质铁路行业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铁路建设与国家交通事业发展输送更多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