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职业赛道,女性优势何在?这场在百年张园里的对话给出答案
发布时间:2025-11-26 21:43 浏览量:3
11月25日,闪闪发光的WOMEN——2025中外女大学生就业新赛道思享荟在张园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聚焦新时代中外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与跨界融合,汇聚各高校海鸥湾的中外师生代表,海鸥未来菁英荟的核心志愿者,海鸥之星优秀学生代表,以及来自八个不同国家的近20位国际学生,共同探讨女性在非遗传承、人工智能、文化传播等新兴领域的职业路径与无限可能。
活动伊始,一部《海上第一名园》视频短片将人们的思绪拉回1897年的张园。百余位中外女性在这里举行“裙钗大会”,围绕女学、社会与未来展开讨论,点燃了中国近代女性教育与公共意识的火种。而中外女大学生相聚于此,共同探讨新时代女性的职业选择与成长路径,让历史与未来在这里交汇。
静安区委副书记徐静表示,深秋时节,在百年张园共同探讨科技与文化融合中的女性职业路径意义深远。她指出,静安区将以“海鸥计划”落地为契机打磨静安样本,为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参考。静安区始终支持女性发展,欢迎大家携手于此链接资源、赋能发展,绘就精彩篇章。
上海市妇联副主席李铭指出,当前两大趋势尤为值得关注。一是“非遗潮起来”,非遗正从博物馆走向年轻人创新创业的新蓝海,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匠心精神与创新思维碰撞出全新活力。二是“AI燃起来”,人工智能正重塑就业格局,而女性以其细腻的洞察、共情与关怀,在AI时代具备独特优势。
活动现场,“海鸥计划”首个区级工作站——“海鸥荟·静安”揭牌,标志着该项目向“高校—社区—产业”深度融合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依托静安区丰富的产业资源、教育网络与创新生态,“海鸥荟·静安”将致力于为青年女性提供更立体、更贴近未来趋势的实践平台。以此为基点,2026年“海鸥万里行·走进静安”项目正式启动。未来,更多“小海鸥”将借此走进静安的社区、企业与文化现场,在真实的城市脉络中提升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TPS微访谈环节以两大前沿赛道为焦点,展开两场圆桌对谈。
在“非遗传承:时代为镜 守正创新”访谈中,嘉宾们集中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强调了非遗对于促进社会文化多样性、经济发展的贡献,并呼吁通过创新与教育,激发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与参与,共同推动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在“AI赋能・智领未来”访谈中,嘉宾们共同剖析了AI作为“颠覆性力量”在各自领域内如何改写规则,尤其对于非技术背景的大学生,应用层的创新空间广阔,而女性在时尚、消费、教育等领域的天然洞察力,正是把握AI浪潮中择业与创业新机遇的独特优势。
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程薏霖作为“小海鸥”代表,从国际中文教育的视角介绍了语言如何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表示欲向世界说中国,必先向内读懂中国,展现了青年一代以语言为桥、以文化为媒,在全球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与担当。
现场同步进行了木棉花现代编制和香囊制作的非遗活动体验,在非遗老师们的指导下,中外学子亲身体验非遗手作过程,感受文化传承背后的深意。
未来,“海鸥计划”将继续依托“海鸥湾”与区级工作站网络,深化联动,为更多青年女性提供职业引导、能力培养与创新实践的支持,助力每一只“小海鸥”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勇敢启航,闪闪发光。
栏目编辑:顾莹颖 题图来源:主办方供图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