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AI赋能金课培育与建设训练营”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5-11-25 09:29 浏览量:2
11月18日下午,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立德楼407教室,当光电信息学院的吴桐老师将他那份融合了AI智能图谱的《智能照明与实践》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投映在大屏幕上时,现场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份在两天前还只是一个模糊构想的方案,如今已演变为一个目标清晰、路径明确且充满技术魅力的“金课”建设蓝图。这一刻,标志着为期两天、浓缩了16学时精华的“AI赋能金课培育与建设训练营”圆满落下帷幕,也预示着一场深刻的课程教学变革在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悄然启航。
一、破局:从“聆听者”到“创造者”的培训模式革命
国家第二期“双高计划”的核心任务是“五金”建设,而课程建设是“五金”中的核心,可谓是“核心中的核心”。但长期以来课程建设是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内涵建设的短板,校领导多次强调必须开展课程“破局”行动。为此,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蒋建平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谋划具体事宜,教务部广泛调研确定工作方案,并多次与二级学院交流商议,优选12门专业核心课程、对应12支“想干、肯干、能干”的课程团队(共计55人)。
本次训练营,作为学校精准响应“新双高”建设要求、深化课程改革的战略性举措,其核心特色从一开始就无比鲜明:告别旁观,全身心沉浸。教务部部长李海霞在开班动员中指出:“本次训练营,不是信息的单向灌输,而是一个共同的‘工作坊’。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带着一门真实的课程进来,最终带着一份升级后的、可落地的‘金课’建设方案出去。”
“我们以往的培训,多是‘你讲我听’,理念很好,但回到自己的课堂,又突感无从下手。”参训的健康产业学院副院长郭艳峰在学习过程中如是说。这正是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教务部筹办此次训练营的初衷——打破传统,来一场彻底的“金课锻造模式革命”。
此次训练营精心设计了总时长16学时的强化训练体系。课程内容摒弃“大水漫灌”,采用“精准滴灌”,既有对国家级、省级金课政策与评审标准的深度解读,为老师们锚定了“为何建”“建什么”等战略方向;更有对“AI如何深度赋能教学流程重构”等前沿理念的剖析,为老师们打开了“如何建”的视野格局。
二、淬炼:16学时的“高强度”实战突围与智慧碰撞
理论的铺垫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训练营的真正核心,在于其后半程的沉浸式实操模块。50余名来自装备智造学院、光电信息学院、包装设计学院、财经商贸学院、健康产业学院等不同专业的参训教师,组成12支课程建设团队,在专业培训师的引导下,开启了一场与拟建课程的“较真”旅程。
01、模块一
课程诊断与精准定位。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师们运用“SWOT分析”等工具,对自己所授课程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发现我的课程知识结构虽然严谨,但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关联度不够精准与显性,这是需要突破的第一个痛点。”财经商贸学院的李巧丹老师在课程诊断报告中写到。
02、模块二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构建。如何梳理课程对应的核心岗位群、拆解出典型工作任务、梳理出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标准,是课程重构的关键步骤,也是此次训练营的核心学习内容。这一过程中,老师们基于“六步法”等方法论及Deepseek等AI赋能工作,团队充分探讨,输出相关数据,确保了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03、模块三
思政元素的“盐溶于水”。如何自然有效融入思政元素?训练营提供了多种挖掘与融入的方法论。光电信息学院副院长赖伟东分享说道:“我们讨论的不再是‘这里简单加一句爱国’,而是如何通过讲述我国在光刻技术领域的突破历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家国情怀。”
04、模块四
AI赋能教学资源开发。这是最让老师们感到“脑洞大开”的环节。培训师现场演示了如何利用AI工具快速生成虚拟仿真案例、自动构建知识图谱、生成个性化的辅导对话。财经商贸学院丁昭巧老师现场用AI生成了一个直播电商直播话术智能对话的场景实例,其高效与逼真的程度令同组学员惊叹。“AI不是取代教师,而是将老师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让老师更能专注于教学的设计、与学生的深度互动。”她感慨道。
训练营全程贯穿“有输入必有产出”的硬性要求。每一个模块学习后,都紧跟着相应的成果输出任务。教室白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思维导图,键盘敲击声与小组讨论声此起彼伏。尽管课程安排极其紧凑,训练强度堪称“魔鬼”,但参训教师们始终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大内生动力。这种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创造”的角色转变,是本次训练营最宝贵的收获之一。
三、引智: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为增强训练的针对性与前瞻性,训练营特别邀请了在职业教育领域课程改革成果丰硕的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周浩教授,进行了一场“一课一本·双向赋能的金课程与教材一体化建设实践与思考”实践经验专题分享。
周教授没有空谈理论,而是带来了深职大在国家级“金课”建设中的鲜活案例、实战经验与“避坑指南”。他从课程内容的遴选与重构、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到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逐一进行了细致剖析。“金课的建设,本质上是一场‘学习革命’,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重新设计教学流程。”周教授的这句话,引发了在场教师的深深共鸣。在互动环节,老师们就自己遇到的具体困境踊跃提问,周教授一一给予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为参训教师提供了清晰可见的课程建设“导航图”。
四、启航:从“训练营”到“主战场”的成果转化
“这两天,强度很大,但收获更大!”在结营仪式上,一位学员代表激动地分享,“我们小组的课程方案,前后修改了五稿。每一次打磨,都是一次认识的深化。现在对回去之后如何改造我的课程,心里非常有底了。”
教师们纷纷表示,将立即启动“营后行动计划”,把训练营中学到的理念、方法与亲手打磨的成果,充分运用到日常的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中,将“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并以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或一流课程为目标,持续推进课程内涵建设,助力学校“金课”培育工作整体迈上新台阶。
本次训练营只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着手搭建常态化金课建设交流平台,有针对性地、有层级性地开展“金课”建设“工作坊”等后续行动,同时定期组织教学沙龙、成果展示会、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推动各学院间的经验共享与成果转化,形成课程“培育-建设-应用-推广”的良性循环机制。(撰稿:张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