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医生选择返聘上班,他们真不想退休旅游吗?
发布时间:2025-11-22 17:48 浏览量:1
老李今年六十五岁,是三甲医院的科室主任,前几天科室聚餐的时候,他拍着桌子说,医院要他退,他不愿意,年轻医生都笑他脾气倔,可没人知道,前天凌晨他看见三十多个病人蹲在门诊门口等着他看病,他不是舍不得那点工资,是担心自己突然变得没有用了,现在全国好多大医院里,六成以上六十五岁以下的主任还在返聘,年纪最大的有七十二岁,最小的也六十二了。
图片来源:网络
张教授退休后在家觉得有点别扭,白天看病时病人还叫他张教授,晚上回家儿子说他那一套教育方法已经过时了,孙子也只会让他帮忙按一下遥控器,他在医院说话有人听,回到家连换个台都得看人脸色,过去老人在家说了算,现在年轻人根本不听他的,所以返聘对他来说不只是回去上班,而是找个还能被人需要、还能当主心骨的地方。
很多人觉得老医生返聘是想多挣些钱,其实不是这样,这些老医生的养老金足够生活,房子也早就有了,问题在于退休以后突然没有人来找他们了,他们在医院里是病人生命的依靠,是年轻医生请教的老师,是家属托付信任的对象,可一回到家里,就变成爱管闲事的老头,成了孙子的工具人,被老婆看成是占地方的人,心理学上说,人最高级的需求就是被需要的感觉,退休失去的不是工资,而是那种自己还有用的感觉。
图片来源:网络
现在返聘的医生,大多是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经历过医疗资源匮乏的时期,明白技术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而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年轻医生不同,他们在完整的规范化培训体系中成长,职业晋升路径清晰,不担心失业问题,也不认为年长的医生必然比自己高明,未来医院或许不再采用返聘方式,转而实行项目制外聘,有工作需求时联系医生,任务完成就结束合作,人工智能可以协助查阅病历和开具药物,但病人还是更信任那些头发花白、眼神沉稳的老医生。
有些医生被返聘回来,其实不是他们自己愿意的,孩子要买房子需要钱,妻子生病也得花钱,养老金又没按时发放,这些医生不是想要继续贡献余热,而是生活逼得他们不得不回来工作,更让人难受的是,返聘岗位常常是苦差事,他们接手最复杂的病人,带着最麻烦的实习生,还要处理最多的投诉,没有正式编制,没有带薪年假,连职业病补贴也没有,医院用这些医生,是因为他们便宜、好用,还不挑剔。
图片来源:网络
律师、大学教授和老工匠,都是年纪越大经验越丰富,但社会并没有给他们留下合适的位置,律师退休后没人委托案件,教授退休后申请不到研究项目,老工匠的手艺找不到人传承,大家都把老人当作一种资源,觉得他们应该休息了,却没有人想到,这些人的经验、判断力和人情味是机器无法替代的,社会只在乎效率,不在乎温度。
我认识一位老外科医生,七十岁还在手术台边工作,他说自己不是怕闲着,是怕别人把他忘了,他每天七点就到医院,不是因为排班,而是习惯了被人需要的感觉,病人都叫他李老师,护士喊他李主任,连保洁阿姨都记得他喜欢喝什么茶,这种被大家记住的感觉,比拿到退休金还要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
医院其实很清楚这些医生的价值,但医院也有自己的难处,医保控费越来越严格,人工成本不断上涨,返聘老医生既能够节省开支,又能维持医院的体面,只是医院从不提尊重或荣誉这些词,只谈性价比,老医生们心里都明白,自己不是被真心请回来的,而是被拿来使用的。
说到底,医生们并非贪恋工作岗位,而是整个社会没有给老年人留下合适的位置,年轻人忙着竞争升职加薪,中年人操心养家糊口,谁也没有想过那些曾经扛起生活重担的人,如今该去哪里安放他们的经验和尊严,他们在诊室里依然是主角,一旦走出医院大门,却成了多余的人。
返聘只是一个缓冲阶段,并不是终点,它让老医生不至于一下子掉进那种觉得自己没用的境地,但这个缓冲带实在太过狭窄薄弱,随时都会断裂,医院和社会需要接住这些老医生,只是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人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