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7退休政事中人注意,过渡待遇清算启动,没领足看这3点

发布时间:2025-11-22 12:26  浏览量:1

国家已明确推进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过渡待遇清算工作,重点覆盖2015-2017年退休的“政事中人”群体。不少这几年退休的人员发现,自己每月领的养老金总没达到预期,甚至比同职级晚退休的同事少了不少,心里满是疑惑。其实养老金没领足不是政策遗漏,也不是核算失误,核心根源就藏在3个关键环节里,理清这些原因,就能清楚自身待遇差距在哪,清算后能补多少也能心里有数。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h32hxnHU

先把“政事中人”的范畴说清楚,避免大家混淆。简单来讲,就是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就已在岗工作,改革后到2024年9月十年过渡期内退休的在编人员,2015-2017年退休的正是过渡期前期批次,全国这类人群累计约1200万,其中地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占比超八成,也是过渡待遇核算偏差集中、此次清算重点关照的对象。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按原制度领养老金,直接参考工龄、职级核算;改革后统一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新办法,还新增了职业年金补充待遇,设十年过渡期本是为了平稳衔接,可前期退休中人还是没避开待遇偏低的问题,核心就是3点原因导致。

第一个原因,视同缴费年限认定不完整,少算几年就少一笔钱。视同缴费年限是2014年10月改革前的合规工作年限,像机关事业单位连续工龄、参军年限、上山下乡年限都算在内,直接关联过渡性养老金多少,认定少1年,每月养老金可能就少几十到几百元,长期累积下来差距明显。不少2015-2017年退休的中人,要么有异地工作调动经历,要么有参军、临时聘用转在编的情况,退休时没及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导致这部分年限没被纳入认定;还有人改革前有停薪留职、离职再入职经历,没按规定补全手续,视同缴费年限也被核减。某省2024年中人养老金复核数据显示,全省18.6%的中人都有视同缴费年限认定不全的问题,平均少认定2.3年,每月过渡性养老金少领127元,一年下来就少拿1500多元。河南就有位2016年退休的王大爷,改革前有3年参军经历,退休时没提供退伍证,视同缴费年限少算3年,后来补全材料复核,过渡性养老金每月从580元涨到710元,还补发了7年的差额共1万多元,可见认定完整与否对养老金影响极大。

第二个原因,过渡性养老金核算有偏差,系数和基数错算拖后腿。过渡性养老金是中人特有的待遇,专门弥补改革前无个人账户的工龄缺口,可核算时两个关键数据容易出问题,直接拉低待遇水平。一方面是过渡系数不统一,国家只给出1.2%-1.4%的区间,具体数值由各省自行定,像山东1.3%、广东1.4%、四川1.2%,部分地区初期核算时误用其他省份系数,导致待遇算低;另一方面是缴费工资基数申报有误,单位上报改革前缴费工资时出现误差,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跟着算低,过渡性养老金自然减少。某直辖市2025年清算数据显示,过渡性养老金核算偏差占所有问题的42%,其中系数误用占15%,工资基数申报错误占27%,平均每人每月少领156元,最高少领近400元。江苏李阿姨2017年从小学退休,初期过渡性养老金按1.2%系数核算,每月仅620元,后来得知江苏本地系数是1.3%,且单位申报的2013年缴费工资比实际低3000元,复核更正后每月过渡性养老金涨到780元,还补发了8年差额1.5万多元,这也能看出核算细节对养老金的重要性。

第三个原因,职业年金未足额发放,补充待遇没跟上。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补充,相当于“第二份养老金”,2014年10月后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退休后按月领取,可2015-2017年退休的中人,职业年金大多没领足。一是积累时间太短,改革2014年10月才启动缴费,2015年退休的中人最多缴3-4个月,2017年退休的也仅缴满3年,账户余额大多只有几万元,每月能领几百元;而晚几年退休的中人缴费满6年以上,账户余额达十几万,每月领取金额超1000元,差距悬殊。二是缴费和记账不顺畅,部分单位改革初期延迟缴费,还有些地区没及时明确职业年金计息标准,账户资金没正常增值,进一步减少余额;甚至有少数单位漏缴部分年度职业年金,导致中人退休后没法足额领取。全国职业年金基金管理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7.3%的中人存在职业年金未足额发放情况,平均每月少领320元,其中单位漏缴占比68%,记账延迟占比32%。北京张先生2015年机关单位退休,因单位漏缴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的职业年金,退休前3年没领到一分职业年金,后来单位补缴记账后,每月能领450元,还补发了3年差额1.6万多元,这也说明职业年金足额发放对整体待遇至关重要。

如今国家定调过渡待遇清算,就是针对性解决2015-2017年退休中人养老金没领足的问题,各地也在逐步推进,清算重点围绕3个方向展开。一是补全视同缴费年限认定,社保部门会核查个人档案,对有参军、异地工作等经历但材料不全的,引导补全证明后重新认定,更正年限并核算待遇差额;二是修正过渡性养老金核算偏差,核对各地过渡系数是否合规、缴费工资基数申报是否准确,按当地标准重新核算,补回系数和基数错算带来的待遇缺口;三是补齐职业年金差额,核查单位缴费记录,督促漏缴单位补缴费用,补计未及时发放的利息,确保职业年金足额划转个人账户,补发延迟或未足额发放的金额。

目前已有多个省份推进首批清算补发工作,部分省份2016年退休的中人,清算后每月养老金平均补发200多元,累计补发金额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资金分2-3个月逐步发放到位;还有省份明确2025年底前完成所有2015-2017年退休中人的清算,确保应补尽补。不过清算没有统一补发标准,会结合个人缴费年限、职级、退休地政策差异调整,每个人补发金额不同,具体要以当地社保部门核算结果为准。

对2015-2017年退休的政事中人来说,不用主动申请清算,社保部门会统一核查个人退休信息、缴费记录和待遇发放明细,核算完成后会通过单位通知或短信告知,补发资金直接打入养老金领取账户,大家只需留意账户资金变动即可。若想了解清算进度,可携带身份证、退休证到当地社保服务大厅咨询,也能通过人社APP、政务服务网查询核算明细;若对清算结果有异议,可凭退休审批表、养老金发放记录等材料申请复核,保障自身待遇核算准确。

其实2015-2017年退休中人养老金没领足,是养老保险并轨过渡期内,政策衔接、地方执行细节及材料认定等带来的阶段性问题,并非政策忽视这部分群体权益。此次国家推进过渡待遇清算,就是逐步补齐待遇缺口,让中人权益得到切实保障,随着清算工作落地,这部分群体的养老金待遇会慢慢回归合理水平。

最后也想和大家探讨一下,你身边有2015-2017年退休的政事中人吗?他们是否已经完成过渡待遇清算、领到补发资金?对于中人养老金待遇保障,你还有哪些疑问想了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看法,一起交流探讨,更清晰掌握退休待遇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