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退工资不是财政发!你领的钱到底是谁给的?
发布时间:2025-11-21 22:30 浏览量:3
这两天总刷到有人问“企业退休工资该不该国家财政发”,今天用大白话给咱打工人掰扯清楚,你每月领的养老金,真不是财政直接发的! 但这里头确实藏着国家的兜底保障,也藏着咱打工人最该关心的“养老真相”。
先拿我楼下张叔举例子:他在机械厂干了32年,现在每月领2860块养老金,总念叨“为啥隔壁事业单位老李能拿5000多,是不是财政给的钱不一样?”其实张叔不知道,他这2860块,是“三笔钱凑出来的”:第一笔是他自己上班时扣的8%工资(每月400块,攒了15万多);第二笔是厂里缴的16%(每月800块,进了统筹基金);第三笔才是国家财政的“托底钱”,去年辽宁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大,财政补了400多亿,张叔的钱里就有这部分补贴,但不是直接发给他个人。
划重点:企业养老金的主力是“养老保险基金”,财政只负责“补缺口”,不是直接发钱。 这跟早年事业单位“财政直接拨款”不是一回事,现在事业单位也得跟咱一样缴社保了,钱同样从基金里出,只是人家缴费基数高(基本按实际工资缴)、还有职业年金,所以待遇高,老李的5000多里,有1200块是职业年金,而张叔所在的厂子根本没交企业年金。
咱打工人最该操心的,其实不是“谁发钱”,而是“这钱能领多久、能不能涨”。2025年养老金已经“21连涨”,但张叔只涨了60块,老李却涨了120块,为啥?因为现在的涨幅是“定额+挂钩+倾斜”:张叔按最低基数缴的,工龄32年,只能领定额27块+挂钩22.5块+倾斜10.5块;老李按150%基数缴,还有职业年金,涨幅自然高。
这里藏着咱打工人的“养老生存法则”:现在缴得越多、缴得越久,退休后领得越多,涨得也越多。 深圳有个王哥,按最高基数缴了35年,退休领8600块,比不少事业单位的人还高,这就是“多缴多得”的现实。
有人肯定要杠:“小厂根本不给按实际工资缴,咋整?”别慌,2025年社保缴费核查已经升级了:广东要求企业必须按实际工资申报,没缴够的要补滞纳金;浙江能在人社APP查自己的缴费基数,发现不对直接投诉。我朋友公司去年被查,给300多人补了社保差额,现在每人每月能多领86块养老金,这就是咱能抓住的“保障”。
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差距能不能缩小”。2025年养老金并轨彻底落地了,现在不管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用同一套公式算钱:基础养老金=社平工资×(1+缴费指数)÷2×工龄×1%。但差距还在,主要是“历史账”: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年限(2014年前的工龄)能算12年,过渡性养老金每月860块;咱企业职工平均只有4.5年,过渡性养老金才320块,不过2014年后入职的“新人”,已经没有视同缴费年限了,只要缴费一样,待遇就一样。
最后问大家一句:你现在的社保是按实际工资缴的吗?有没有查过自己的缴费基数? 其实咱打工人的养老保障,一半在国家兜底,一半在自己手里,现在多盯着点社保缴费,退休后才能少点“为啥我领得少”的委屈。觉得可以有用,就收藏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