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月薪 2 万,社保却按 1 万 5缴?藏在信息里的很多人没看懂!
发布时间:2025-11-20 15:10 浏览量:3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有些在事业单位上班的人,明明说自己月均收入能有 2 万块,可查社保缴费记录的时候,基数却只有 1 万 5?说实话,我一开始也纳闷,这差的 5000 块哪儿去了?难不成是单位偷偷扣了?后来仔细翻了政策才知道,这里面不是单位搞鬼,是规定本身就有 “区别对待”。
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是 2014 年 10 月 1 日才正式开始的,之前有些地方从 1996 年就试点缴了,那时候叫 “老机保”。按人社部的文件说,试点时缴的钱没白交,退休后算成视同缴费年限,能拿更多过渡性养老金,没退休的还能转成职业年金,拿更高利息。但这些都是小事,关键是现在的缴费基数怎么算,才真跟大家的钱袋子挂钩。
我敢打赌,不少事业单位的人都想多缴点社保,毕竟多缴多得,而且自己缴得越多,财政补得也越多,这种好事谁不想要?可缴费基数不是你想多高就多高,得看政策把哪些收入算进去。这里就有个大区别: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人,算基数的收入范围不一样。
公务员的缴费基数,要把基本工资、国家给的津贴补贴,还有年终一次性奖金都算进去;可事业单位的呢?只能算基本工资、国家给的津贴,再加上绩效工资,年终奖金压根不算。你想想,要是一个事业单位的人,月均 2 万里头包含了年终奖金,那扣除这部分后,基数不就成 1 万 5 了?这就是为啥明明收入高,基数却低了一截。
有人可能会问,都是体制内的,凭啥公务员的年终奖能算,事业单位的就不算?说实话,我也觉得这点有点说不过去。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保和职业年金,大头都是财政给的,带有福利性质,职业年金里光财政就补 8%,体制外的人想都不敢想。可既然都是财政供养,在缴费基数上搞这种差异,难免让人觉得不公平。
就拿那个月入 2 万的事业单位处级干部来说,差的 5000 块大概率就是年终奖金。这部分不算进基数,意味着他每个月的社保和职业年金都少缴了,退休后拿的养老金自然也会少一些。虽说政策这么定有它的理由,可能是为了规范收入范围,但对当事人来说,辛苦一年拿的奖金不能算进基数,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其实说到底,不是单位故意少缴,是政策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缴费基数范围定得不一样。只是这种 “不一样”,没几个人能轻易搞懂,往往只会觉得自己的钱少算了。我总在想,既然都是为公家干活,社保政策能不能更统一一点?别在这些细节上搞区别,让大家都能明明白白缴费,安安心心拿养老金,这不才是更重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