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后,事退6000企退3000,差距在慢慢变吗?
发布时间:2025-11-20 14:57 浏览量:3
身边退休的朋友常念叨,养老金并轨都落地了,为啥有人事退每月拿6000多,企退才3000左右。其实这不是政策没起作用,而是差距缩小需要过程,咱们用真实数据和身边案例说说,大家心里就有数了。
首先得明确,並轨最实在的变化是统一了计算规则。现在不管是事退还是企退,养老金核心都是“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事退“中人”多一笔过渡性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还有强制职业年金,不再按单位性质定待遇,关键看缴费多少、缴了多久。
为啥现在还有明显差距?主要是三个实际原因。一是视同缴费年限不同,事退“中人”平均有24年视同缴费年限,像广东王老师2025年退休,光这部分换来的过渡性养老金就有4041元,而企业职工平均视同缴费年限才4.5年,过渡性养老金大多只有300多元。二是缴费基数有差距,机关事业单位平均缴费指数在1.1-1.3之间,企业职工平均才1.0左右,不少民企还按60%下限缴费。三是补充养老金覆盖不均,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国3290.81万人参加企业年金,但仅占城镇职工的8%左右,而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基本全覆盖。
但政策确实在悄悄拉近距离。2025年养老金调整,全国统一按“定额+挂钩+倾斜”来,重点照顾低待遇群体。全国企退月均养老金3100元左右,调整相对涨幅能到5%-6.5%,月增150-200元;事退月均6200元,涨幅约3%-4%,月增200-250元,看似绝对差额没减,但企退的涨幅其实更高。而且2025年开始,各地严查企业低缴社保的情况,从源头保障企退人员权益。
还有两个好变化值得关注。一是“新人”差距在缩小,2014年10月后入职的“新人”没有视同缴费年限,养老金全看实际缴费。广东李科员2015年入职,35年实际缴费后每月养老金6087元,和同条件“中人”的差距,比早年入职的群体小了很多。二是“中人”能领补差,2025年31省都公布了新计发基数,江苏一位3月退休的事退人员,按旧基数预发7600元,重算后8060元,一次性补发了8个月的3680元,企退人员也能享受这一政策。
从长期来看,随着“新人”逐步成为退休主体,他们的养老金完全按缴费计算,没有历史年限差异。而且2025年企业年金基金已达3.7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8%,未来会逐步向中小企业普及,企退人员的补充养老金会更有保障。
养老金并轨的目标是公平,不是一下子拉平待遇。现在不管是在职还是退休,关注自己的缴费情况才最实在。你身边事退和企退的养老金差距有多大?对于企业年金普及,你有啥期待?欢迎在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