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新娘”连环骗局:婚礼现场亲友全是演员,有人被骗50万!

发布时间:2025-11-20 05:47  浏览量:3

在传统婚姻观念深厚的农村地区,大龄未婚男子往往面临巨大的成家压力,而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这一社会痛点,精心编织了一场场“假结婚”的骗局。

近日,一起由狱友联手策划、组织严密的“职业新娘”诈骗案经裁判文书网公布,揭开了这个以缔结婚姻为幌子、诈骗金额高达177万余元的犯罪团伙的真面目。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l1xkZfKI

婚礼现场的“演员”亲友团

2023年5月,冉某满怀喜悦地举办婚礼,迎娶41岁的赵某。为了这场婚事,冉某前后投入了30多万元,包括订婚钱、彩礼和婚礼各项开支。

婚礼当天,赵家的“母亲”、“舅舅”、“嫂子”等亲友齐聚一堂,场面热闹非凡。

然而,这场看似美满的婚姻仅维持了半年。2023年11月21日,心生疑虑的冉某向公安机关报案。

经过调查,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浮出水面:婚礼上赵某的所有亲友,竟然全都是假冒身份的“演员”。这是一场从开始就精心设计的骗局。

经查,2023年2月,赵某经由张某等人介绍与冉某相识。在首次见面时,张某冒充赵某的“后妈”,仅见面费就骗取了2888元。

取得信任后,赵某继续与冉某交往,并到冉家“认门”。2023年3月,赵某伙同他人以订婚为由,骗取冉某钱财共计94520元。

婚礼当天,这个诈骗团伙更是全员出动:张某安排崔某冒充赵某的“舅舅”、杨某冒充“弟弟”、段某冒充“嫂子”,还有其他人员参与典礼,当天又骗走8800元。

此外,赵某还通过各种编造的理由,陆续骗取了8000多元。经核算,冉某总计被骗267068元,此外还损失了婚礼酒席费用47900元。

狱友联手组建“婚骗团队”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起骗局的主犯赵某和张某竟然是狱友关系。判决书显示,赵某自2012年起,曾五次因诈骗罪被判刑;张某同样有三次诈骗罪前科。

两人在狱中相识,出狱后不但没有改过自新,反而合伙组建了更为专业的“婚骗团队”。

赵某出狱后曾借宿在张某家中,二人密谋以假结婚方式进行诈骗。他们进行了明确分工:赵某负责扮演新娘与他人“结婚”,张某则冒充赵某的母亲,负责物色诈骗对象并安排人员冒充亲属。

后来,该团伙进一步扩大,赵某在商丘结识了陈某后,又将其拉入团伙。陈某则带动自己的家庭成员参与,包括其母亲鲍某、父亲和弟弟,都成为了诈骗团伙中的“演员”。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l20N2Egv

多名受害者遭遇相似骗局

法院审理查明,在2020年至2023年期间,这个婚骗团伙用相同手法实施了五起诈骗。除了冉某外,赵某还曾与刘某、丁某、宁某等四人“结婚”,这些受害者分别被骗走30多万元至50多万元不等。

其中,赵某参与诈骗的总额高达1770184.2元,张某参与诈骗665868元,陈某参与诈骗940821元。其他成员根据参与程度不同,涉案金额从28600元到190260元不等。

法院依法作出判决

南乐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赵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考虑到该案属于共同犯罪,且赵某、张某系累犯,依法从重处罚。

在共同犯罪中,赵某、张某、陈某均系主犯;崔某、鲍某、段某系从犯,依法从轻处罚。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l21eUD0A

法院综合考虑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作出一审判决:赵某被判有期徒刑十三年十一个月,并处罚金二十万元;

张某被判有期徒刑十年九个月,并处罚金十万元;陈某被判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五万元;其余成员分别被判处相应刑期。

一审后,段某提出上诉。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二审审理中了解到,段某与丈夫育有三名子女,丈夫因出国务工滞留无法返回,家庭情况特殊。加之濮阳县司法局认为段某适宜社区矫正,故二审改判其缓刑。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l23a1upx

农村婚恋市场漏洞待补

这起案件折射出当前农村婚恋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方面,大龄未婚男子在家庭和社会压力下,往往急于成家,容易放松警惕;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对陌生人背景调查能力有限,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法律专家提醒,在婚恋过程中,当对方在短时间内提出订婚、结婚并要求大额财物时,应当提高警惕。

尽可能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对方真实身份和家庭背景,对突如其来的“缘分”保持理性态度。

同时,在给付彩礼、订婚钱等大额资金时,最好保留相关凭证,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报警。

这起“职业新娘”诈骗案虽然已经审结,但留给社会的思考远未结束。如何防范类似骗局重演,需要个人提高警惕、家庭理性看待婚姻问题以及社会共同努力构建更加健康的婚恋环境。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l24qru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