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深化以汽车文化为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5-11-28 20:37 浏览量:2
“从蒸汽机车到智能网联汽车,每一次技术迭代都是创新精神的生动诠释;从工匠打磨零件到大国重器下线,每一道工序都镌刻着敬业担当。” 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汽车文化馆,一场面向中小学生的沉浸式科普活动正在上演。孩子们围着智能汽车模拟器踊跃提问,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汽车科技的魅力,更在潜移默化中体悟着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这一幕,正是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以汽车文化为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生动缩影。
作为湖南省第一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系统挖掘汽车文化中的创新基因、敬业内核与时代价值,构建起“机制创新为纲、校地协同为脉、特色实践为魂” 的思政教育一体化新模式,让思政课从“分段独奏”变为“全程交响”。
专家领航,锚定一体化建设“方向盘”
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顶层设计是纲,纲举方能目张。2024年,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谭慧,凭借扎实深厚的专业积淀与深耕教坛的实践阅历,当选湖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组长。
在2024年度全省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上,谭慧聚焦各地教师的示范教学案例,从“课例选题分层递进、教学设计逻辑清晰、教学内容前后衔接”三个维度展开点评。其点评立足教学实际,切中问题要害,既见理论深度,又含实践温度。同时,她结合自身教研心得分享真知灼见,提出“课程内容贯通衔接、师资队伍共建共育、教学评价协同发力”的实践路径,为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具体思路,赢得了在场同仁的广泛认同与由衷赞誉。
该校主动扛起区域责任,牵头主办株洲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掀起“文化育人大讨论”热潮。来自株洲十余所院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融合发展蓝图。各学段教师代表依次展示教学片段,该校教师余醴以《何以中国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为题,将汽车专业特色与中国精神深度融合,从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看创新精神,从汽车工业发展历程悟家国情怀,让专业课堂与思政课堂同频共振,成为研讨会的一大亮点。
课堂创新,打造特色教学“动力舱”
“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只有让理论活起来、让内容实起来,才能真正入脑入心。”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持教学改革创新,在各级各类教学展示中屡创佳绩。在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职业学校思政课建设协作组交流研讨会上,该校教师陈良作为职业本科院校代表登台展示,将汽车产业案例融入思政教学,展现了职业教育思政课的独特魅力;在湖南省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暨 2025年联盟年会上,该校教师杨露以《智车驭势:探究科技创新“湘”当有理》为题,聚焦湖南汽车产业创新成果,从“三一重工的智能制造” 到 “比亚迪的新能源突破”,生动诠释了科技创新中的“湖南力量”,让省情教育与思政教育实现有机融合。
教学改革的成效最终体现在育人质量上。该校学子在大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中,连续两届斩获特等奖,充分彰显了思政教育 “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的良好成效,也印证了学校“专题式教学 + 情境式实践 + 数字化赋能”教学模式的实践价值。
实践赋能,拓展思政育人 “新赛道”
“思政课不仅在课堂,更在广阔的社会天地中。”该校打破校园围墙,创新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企业里的思政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行走中感悟思想伟力。学校特别聘请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馆长张莹莉、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景区负责人谭春艳等4位红色场馆专家担任 “大思政课” 校外实践指导老师,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鲜活教材;邀请全国劳动模范邹毅等劳模工匠走进校园,分享一线工作中的敬业故事与创新经历,让工匠精神在青年学子心中扎根发芽。
今年,该校汽车文化馆策划的“放学后・探秘汽车实验室:解码汽车知识” 科普活动,成为连接中小学思政教育的重要纽带。数名中小学生走进实验室,近距离观察汽车发动机结构、体验智能驾驶模拟系统,在工程师的专业讲解中解锁汽车科技奥秘,在沉浸式体验中萌发科学探索热情。这种“职业体验+思政启蒙”的模式,不仅拓宽了中小学思政教育的边界,更为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搭建了坚实桥梁。
从专家领航的顶层设计到课堂创新的实践探索,从校园内的理论学习到校园外的实践锤炼,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汽车文化为特色,用创新思维打破学段壁垒,用协同理念整合育人资源,让思政教育如汽车引擎般迸发强劲动力,在大中小学之间架起了一座 “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育人桥梁。谭慧表示:“我们要让每一个学段的学生都能从汽车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让思政教育跟着时代走、贴着学生走、伴着产业走,培养更多心怀家国、身怀绝技的新时代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