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规则大重构!职业球员限令终结“军备竞赛”
发布时间:2025-11-28 17:02 浏览量:2
北京时间11月28日,2026赛季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俗称“苏超”)迎来重大规则调整,针对职业球员的系列限制措施正式出台。这些变化旨在维护联赛的草根属性与公平竞争,终结日益滋生的“军备竞赛”现象。
苏超联赛此次规则调整,主要围绕职业球员的认定、注册与上场等方面展开,体现了赛事组织者对联赛定位的深思熟虑。
职业球员认定标准全面收紧。新规与中国足协的定义统一:只要在中国足协/中足联注册为职业球员,即便不在职业联赛报名,也被认定为职业球员。
同时,当年在职业联赛有出场的非职业球员同样被视为职业球员。 这一变化堵住了以往的身份漏洞。
报名上限增加但管理更严。职业球员报名人数从3人提升至4人。
但新增了“冷却期”规定——停止职业注册不满一年者仍被视为职业球员,占用职业球员名额。 这意味着职业球员必须离开职业足球超过一年,才能参加苏超。
上场人数设限。2025赛季原无限制,2026赛季则规定同时上场不得超过2人。 其他职业球员可坐替补席,但无论如何换人,场上职业球员始终不能超过2名。
赛季中调整受限。职业球员中期补报、更换被明令禁止。 赛季初就要确定名单,一直打到赛季结束。
若有业余球员赛季中变成职业身份,导致本队超额,必须及时调减。
此次规则修订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直接针对2025赛季苏超运行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2025赛季,苏超允许每队报名3名职业球员。 但在实际运作中,出现了职业球员刚与职业球队解约就加盟苏超,踢完球再与职业球队签约的现象。
更有甚者,通过各种“合规”的方式让职业球队的梯队来“代打”。 这些行为违背了苏超作为草根联赛的初衷。
在2025赛季,甚至出现了职业球员私自参赛的情况——上海申花U21队的温竹新未获俱乐部允许,就代表盐城队出战了两场比赛。
此类事件加剧了赛事组织者对规则漏洞的担忧。
苏超联赛自创办以来,一直强调其城市属性与草根本质。
江苏省足协副主席王小湾曾明确表示:“‘苏超’不是一个职业赛事,也没有必要去跟职业赛事在水平上叫板。”
赛事组织者始终清醒认识到,苏超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归属感。 这也是为何早在6月份,徐州足协秘书长王玉龙就表态:“‘苏超’必须保持其纯正的草根属性,是快递员、教师等普通足球爱好者展示热情的舞台。”
2025年苏超的火爆出圈,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它是以城市为中心的业余联赛,是当地老百姓自己的联赛。
新规则的出台,正是为了守护这一核心价值。
规则变化的消息发布后,在球迷中引发积极反响。许多球迷认为,这确保了各队能在更干净、更公平的环境中比赛。
有球迷欢呼这是“拒绝军备竞赛,公平干净的竞争”。 这种观点代表了主流舆论对规则调整的认可。
德转管理员朱艺评价道:“这其实意味着如果你原来是职业球员,必须离开职业足球超过1年,才能报名新赛季的城市联赛。这正好是我之前在多个场合提出的反军备竞赛的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