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不是终点!马洛的“动荡期职业重塑术”,普通人也能学
发布时间:2025-11-28 16:03 浏览量:3
马洛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离副总裁就差一步时,职位突然没了。
团队当场裁掉一半人,桌上的晋升方案还没来得及拆封,就被HR通知“部门架构调整”。
换作别人可能当场懵了,但马洛当天下午就把办公桌上的绿植换了个位置,说是“换个角度看问题”。
这波操作,让我这个见过不少裁员场面的人都有点意外。
被裁的同事有的哭着收拾东西,有的堵着老板要说法,马洛却在会议室翻起了公司财报。
他后来跟我聊起,那天在楼梯间抽了三根烟,不是愁的,是在想财报里反复提的“核心业务增效”这不就是机会吗?
很多人遇到这种事,第一反应是“公司不要我了”,但马洛琢磨的是“公司现在最缺什么”。
他把自己手头的创新项目先停了,不是放弃,是暂时搁置。
你猜怎么着,一周后高管开会,CEO亲自提到“现在要聚焦能快速见效益的事”,马洛这步棋正好踩在点上。
后来HR跟我说,当时好几个部门都在抱怨资源不够,只有马洛带着剩下的人主动说“我们能做成本优化”,一下子就被高管记住了。
有个细节挺有意思,马洛每天下班前会写“三件事”,今天帮公司解决了什么问题,明天要抓哪个核心任务,下周能拿出什么成果。
他说这叫“给老板吃定心丸”,动荡期大家都怕担责,他倒好,主动把责任揽过来当然,是揽那种能快速出成绩的活儿。
马洛没等老板安排,自己先干上了。
他带着剩下的两个人,三天内做了三件事,跟供应商重新谈了合同付款期,把原材料成本压下来5个点,把原来三个部门交叉的报表合并成一个,节省了一半工作量,还顺手优化了发货流程,让客户投诉率降了不少。
这些事听起来不大,但都是老板天天在会上念叨的“效率”“成本”。
我问他为啥这么急,他说“动荡期,老板眼里就两件事,谁在干活,谁在添乱。”
你慢悠悠搞个半年计划,早被别人甩在后面了。
他那个“72小时速赢”的法子,其实就是抓“小而确定的事”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先拿几个小胜利稳住阵脚。
光做事还不行,得让老板知道。
马洛每周五下午都会给老板发个简讯,不是邀功,是汇报“本周成果+下周计划”。
有次老板在电梯里碰见他,随口问“上次那个供应商的事怎么样了”,他张口就来“已经签了新协议,这个季度能省出两个人的工资”。
这种对答如流,背后是把数据刻在脑子里了。
后来他找老板谈未来,没提“我要升职”,而是说“现在成本优化这块我熟了,等市场好点,能不能让我试试流程创新?”老板当场拍板“你先把这块做扎实,后面有的是机会”。
这种“退一步进两步”的沟通,比硬要职位聪明多了。
马洛后来横向调到了运营部,很多人不理解,放着熟悉的业务不干,跑去新部门从头再来。
他却觉得“老待在一个地方,技能就固化了”。
结果呢,他把销售的经验带到运营,搞了个客户需求快速响应机制,三个月就让复购率涨了不少,成了公司里“既懂业务又懂运营”的双料人才。
在新部门,他没事就找其他科室的人喝咖啡。
不是瞎聊,是问“你们现在最头疼什么事”。
有次听供应链的人抱怨“库存积压”,他回去就用销售数据搞了个预测模型,帮人家盘活了几百万的库存。
这种“跨界帮忙”,让他认识了不少关键人物,后来有个大项目,就是供应链总监直接推荐他牵头的。
现在回头看,马洛这一路走得挺巧,但细想全是主动。
别人把裁员当灾难,他把它当重新洗牌的机会,别人等着老板安排,他自己找活儿干,别人守着一亩三分地,他主动跨界学新东西。
说白了,职场哪有什么铁饭碗,真正的铁饭碗是“不管环境怎么变,你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动荡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脑子先慌了。
马洛的故事其实就一句话,别等机会砸头上,自己动手造机会。
下次再遇到部门调整、职位变动,不妨学学马洛先别急着焦虑,想想“我现在能给公司解决什么问题”,这可能就是你职业升级的开始。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