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的血泪教训,无主企业,一度成蛀虫的盛宴
发布时间:2025-11-28 07:02 浏览量:1
万科的血泪教训,无主企业,一度成蛀虫的盛宴!
昨天万科A股价一度下探至5.37元/股,创2015年以来十年新低,近一年跌幅超24%,股债双杀的惨状让这家曾经的地产标杆沦为资本市场的“弃子”。股价暴跌的背后,是一场早已注定的崩塌,前总裁祝九胜被刑拘,核心高管相继被查,数百亿表外债务黑洞曝光,管理层通过影子公司网络系统性掏空资产的丑闻浮出水面 。
万科的悲剧,本质是“无主企业”的必然宿命,当企业没有真正的主人翁盯着,再完善的制度也会沦为摆设,职业经理人终将把公司变成中饱私囊的“唐僧肉”。
无主的企业,必然沦为失控的硕鼠“粮仓”。企业治理的核心,从来离不开“有人真正对资产负责”。万科的失控,根源在于长期存在的“所有者缺位”,无论是早年只是做财务投资的华润,还是后来的第一大股东深圳地铁,作为国资股东,其所有权始终是抽象的“集体意志”,委派的代表缺乏私营老板对资产流失的切肤之痛 。这种“无人看守”的状态,让以祝九胜为核心的管理层逐渐实现内部人控制。他们以“事业合伙人制”为幌子,用公司资金买公司股票,架空国资股东的决策权;搭建鹏金所、博商资管等表外金融平台,将低息国资输血转为高息转贷,截留巨额利差;通过低价转让资产、虚构交易等方式,持续向关联方输送利益 。反观那些有强力所有者的企业,老板为自身利益会紧盯每一笔支出、每一项决策,蛀虫下手难多了。万科的案例狠狠证明,没有真主人,企业就成了失控的野马,最终只会冲向悬崖。要么民营,要么就是严格央企才能比价好盯着。
职业经理人与股东的利益天然容易背离,需要“真主人”来制衡。职业经理人的本质是“打工者”,其天然诉求是短期利益最大化,高薪、高福利、光鲜的业绩标签,而股东追求的是企业长期价值增长,两者的利益分歧本就存在。没有强力大股东的约束,职业经理人必然优先照顾自身利益。
万科管理层正是如此,祝九胜掌控资金命脉期间,主导高杠杆表外融资,让万科表内负债飙升至8729亿元,短期偿债缺口超千亿,却通过隐秘操作将利润输送至私人网络 ;郁亮主导的多元化转型,看似风光,实则不少重资产项目沦为刷业绩的。他们拿着天价薪酬,享受着行业顶级资源,却未真正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负责。这便是无主企业的致命漏洞,职业经理人可以“甩手掌柜”式经营,赚够名利就离场,而买单的永远是股东和市场。
赶走王石是最大战略错误,万科丢了最后的守门人。不可否认,王石确实喜好虚名,热衷登山、游学等不务正业的操作,但他对万科的意义,远不止“创始人”这一身份。他是那个真正把万科当作“孩子”,想让它活更久的人。王石时代的万科,虽有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外壳,但他作为精神领袖和实际掌控者,始终扮演着“守门人”的角色,他定下调子,划清底线,用个人权威制衡管理层的短期逐利冲动,确保企业不偏离长期发展轨道。
2018年王石黯然离场后,万科彻底失去了这样一个“在乎企业生死”的主人翁。没有了王石的约束,管理层彻底放开手脚,将“职业经理人”的逐利本性发挥到极致,构建起复杂的影子公司网络,把万科变成了系统性掏空的“工具” 。如果王石仍在,或许无法完全阻止行业下行的冲击,但至少能会更可能守住治理的底线,不至于让企业沦落到高管被抓、资产被掏空的境地。
万科的十年股价新低,不是行业周期的偶然结果,而是过去历史上内部人控制无主企业治理失效后果的必然结局,不是深铁不给力,是负担太重了。万科用血淋淋的教训警示所有企业,所有者缺位是最大的风险,内部人控制是最毒的蛀虫,而一个真正在乎企业生死的“主人翁”,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压舱石。当企业没有了“心疼资产”的人,再辉煌的业绩也只是镜花水月,再庞大的体量也终将在蛀虫的啃食下轰然倒塌。万科的悲剧,值得所有企业深思,守住“主人翁”的底线,才守得住企业的未来。
- 上一篇:喜鹊鸣贵人至,丑牛迎大喜,转运势,十年兴旺!
- 下一篇:职业中专:教职工考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