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深|东营职业学院开放校园:科教资源“活化”为研学热

发布时间:2025-11-27 21:46  浏览量:1

“科技点亮梦想,智慧成就未来。”在东营职业学院行知广场,来自东营市海河小学的323名师生开启了为期一天的“高校研学之旅”。自10月22日以来,东营职业学院的校园里迎来了一批批充满朝气与好奇的“小客人”,来自东营市胜利第五十八中、石油大学附属小学、东营市海河小学、东凯实验中学、东营区第二中学的1138名中小学生,分五批次走进大学校园,开启了一场融合科技、工程、航空与生活艺术的奇妙探索之旅。

沉浸体验:点燃兴趣火种,播种未来梦想

在东营职业学院信息与未来技术学院,平日里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机械臂,如今在同学们的程序指令下精准地移动、抓取,人形机器人的灵巧动作引来阵阵惊叹,抽象的编程知识化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操控魅力。

在东营职业学院智能建造工程学院,从三维数字设计到虚拟施工管理,再到智慧运维体验,同学们沿着“设计-施工-运维”的全流程,亲身感受着现代信息技术如何让建筑变得“聪明”起来,智慧建造的种子悄然植根心田。

在东营职业学院航空学院的飞机模拟舱内,孩子们化身“小小飞行员”与“空乘人员”,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体验从登机、起飞到空中服务的乘机全流程,并认真学习了紧急情况下的安全应急知识,一堂生动深刻的生命教育课在此完成。

在东营职业学院生态与生物学院的实训室里,同学们系上围裙,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化身“小小烘焙师”,亲手制作造型各异的饼干。当劳动教育与美食创意相遇,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让他们体会到创造与分享的喜悦。

……

这些精彩纷呈的研学场景,并非简单的设备展示或技能模仿,其背后蕴含着东营职业学院教师们深刻的教育智慧。他们严格遵循职业教育“做中学、学中做”的内在规律,充分发挥学校实训设施的优势,进行教学转化:将前沿的专业知识转变为可理解的原理,将复杂的职业技能“拆解”为可操作的步骤,并巧妙地将职业认知的种子,播种在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好奇心中。无论是让机械臂服从指令,还是体验智慧建造的全流程,亦或是在模拟飞行中掌握安全知识、在烘焙劳动中收获创造喜悦,都是将职业认知与日常生活、科学原理与动手实践进行深度融合的结果。这一系列课程设计,成功地在学生们的知识体系与未来职业之间,架起了一座座直观而有趣的认知桥梁。

平台支撑深化产教融合,赋能研学实践

今年以来,为更好地服务研学旅行产业发展,东营职业学院成立了黄河流域研学旅行产业学院,由文旅康养与教育学院携手黄河流域研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精心策划与发起,开放校园,面向中小学生开展高校研学。

产业学院的成立,有效整合了校内分散的实验实训资源、师资力量与课程模块,通过与企业、行业的密切合作,将原本服务于高职专业教学的“高精尖”设施设备,转化为面向中小学生认知水平的研学课程。这正是产教融合成果从服务高等教育向辐射基础教育延伸的典型体现,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社会、反哺基础教育的创新之举,为研学旅行注入了深厚的专业内涵与科技含量。

共赢生态:推动“供给侧改革”,构建育人同心圆

为更好地服务东营研学旅行市场,东营职业学院主动开放校园,将宝贵的实验室、实训基地等“硬资源”与优秀的师资、课程等“软实力”一并“活化”为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的生动课堂。这一举措,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效应。

对于职业院校自身而言,这是一次社会形象与吸引力的集中展示。它让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亲眼看见了现代职业教育的雄厚实力与独特魅力,有力打破了刻板印象,为未来吸引优质生源、优化发展环境奠定了基础。

对于参与的中小学校和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宝贵的“教育补给”。它有效解决了中小学在开展职业启蒙和综合实践课程时面临的资源、场地与师资短板,让学生们在成长的关键阶段,得以窥见未来的无限可能,从“知之”到“好之”,进而“乐之”,极大地激发了内在学习驱动力。

对于广大家长而言,研学之旅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孩子成才路径的窗口。亲眼见证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有助于缓解“唯分数、唯升学”的焦虑,建立起更加多元化、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观,从而能更理性、科学地参与到孩子的生涯规划中。

作者手记

东营职业学院系列研学活动,其意义远不止于千余名学生的接待量。它深刻地诠释了“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关于科技、技能与未来职业的多样化种子。一个“普通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同发力、学生个性发展与国家社会需求同频共振”的良性教育生态加速形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